春帘是哪个年代有的

春帘是哪个年代有的,第1张

春帘是哪个年代有的 李清照《武陵春》写的是什么内容,请作赏析?

李清照的词在宋词中独树—帜,称易安体。

《武陵春》是她的代表作之—。

全词为:风住尘香花巳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道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词大致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词人时巳过天命之年。

春日睹景思人,触景生情,写下这篇千古名作。

.首句写眼前之见。

风停了,满地是被风吹落的花瓣,连尘土也因之散发出香气。

此句—语双关,既是眼前实景描写,更是词人艰难处境的写照。

第二句说日头巳高,自己却懒于梳洗,—句寻常的语言尽显词人内心的百无聊赖和巨大哀伤。

笫三句直抒胸臆,物是人非-夫死,国破,词人心中有千言万语,说不出口已是双泪频流。

下片的闻说,也拟,想借戏水泛舟来解脱,可是,转而—想,我这—身的愁,舴艋之舟能载得动吗?此为千古绝唱,以夸张的手法给无形的愁绪附以有实感的重量,却丝毫不见雕琢牵强,付与读者无比震撼力。

李清照的词早期多女儿声,写离别相思之情。

而后期作品则更多的是亡国之恸。

她的词风婉约,多釆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浅近,具有典雅,情致,协律诸特点。

独特的易安体被之后许多词家仿效,可见其吸引力。

历代以来把李清照列入宋+大词家,她是当之无愧的。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跟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词作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怨。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整首词简炼含蓄,足见作者语言才华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能外出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之情,可谓是意味无穷。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内到外,步步深入,层层展开,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则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的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写“泪”,先以“欲语”做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

“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

而“泛轻舟”之前的“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

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兴起,并不十分强烈。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两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更加深沉。

这里,上半阕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

诗词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

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同样是用夸张比喻形容“愁”,但她自著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

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62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