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过外国的节日散文

我们为什么要过外国的节日散文,第1张

我们为什么要过外国的节日散文 “传统节日重于外国节日”800字议论文为什么外国的节日在中国如此重视,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倒给忽略了作文600字

洋节日的思考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过这些“泊来”的洋节日。

洋节日在中国的逐渐盛行是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结果,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碰撞的结果,也是中西方不同文化融合的结果,洋节日有着不同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背景,年轻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这些西方文明成果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

其实这些洋节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大都能找到与其相类似的节日,如:“情人节”类似于中国的“七夕节”、“万圣节”类似于中国的“鬼节”、“圣诞节”类似于中国的“春节”等等。

像我这样年龄的中年人,还是比较容易接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最近国家又颁布了新的节假日条例,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这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也是国家弘扬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

其实,我对洋节日也不排斥,洋节日能在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生根开花,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特别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才能促进整个世界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对传统节日和洋节的看法古有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是啊,这些无疑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个非常注重民俗节日的国度。

如今,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传统节日日渐惨淡,代之而来的是那些所谓的“洋节”。

那些古老的民族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才能寻觅得到,或者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

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如今,洋节渐渐成了我们的热点节日,而传统节日却被搁浅在了另一个世界……种种不适,却让人感到好似传统节日的“葬礼”一般。

洋节只是挥霍无度的一个理由而已。

2014年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这不仅引起了学生的争议,在网上也引起激烈争论……该校认证微博称“应发扬传统节日”。

但学生认为,是否过西方节日,学生应有选择权。

或许问问他们为什么过洋节,他们会说仅仅只是为了快乐而已。

但是在我这个旁观者看来,这是一个挥霍金钱的手段和理由……又有谁能保证在平安夜这天不互送苹果,不花钱呢?为什么要偏偏过洋节呢?与其过洋节,不如攒几个钱在重阳节的时候孝敬自家老人。

一个苹果,包装的花里胡哨、“花枝招展”的,就犹如穿着婚纱的女子一般,可是这婚纱下又有多少旧“伤疤”呢?谁又能使伤疤痊愈呢?真是“吃饱了撑的”。

不如这样说,对于洋节日“大街上扔钱的土豪”,不如拿钱去做做慈善。

别找任何借口,因为洋节日只是一个大手花钱的理由而已。

洋节只是好聚好散的一个理由而已。

据说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年轻人往往会选择在这天给女友一个惊喜。

前几天还在网上看过相关事例:男子穿上西装,手捧鲜花,再在鲜花的中央放一个十克拉的钻戒;还有的用百元大钞折成玫瑰花……总之,怎么狂欢怎么搞。

在情人节那天,明星王祖蓝台庆求婚李亚男,陈建州求婚范玮琪,赵元同求婚梁静茹……这些人,却让人觉得有几分张狂。

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的,是中国人为何却在洋节那天求婚?浪漫的方式很多,求爱的方式也很多;我觉得真正长久的爱,是不用在洋节日那天求爱的。

呵呵,写到这儿禁不住一笑。

谁又能保证在洋节那天求婚会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娱乐圈里的明星往往是选择在情人节那天求婚……可是,不是也没能长久吗?重视洋节、忽视传统节日,只会使得民族文化丧失殆尽,不利于文化发展。

是明星更要重视祖国文化的发展,起带头的作用;反之,怎么能称得上是明星呢?洋节只是好聚好散的一个理由罢了!洋节只是逢场竿木的一个理由而已。

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一次“公众过圣诞节状况”调查。

在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等14个城市,电话访问了2000名青年后得出结论:近9成受访青年表示今年会过圣诞节。

但调查中,有超过7成以上的人表示过圣诞是为了凑热闹,“圣诞节并不能取代传统节日在心目中的地位”。

貌似凑热闹这个是可以没有的,仔细回味,你会发现诸如佛山爆炸、上海踩踏、哈尔滨大火、湖南郴州工地坍塌这类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总有一堆凑热闹和看热闹的人群。

特别是死亡36人的上海踩踏事故,凑热闹的人群更是悲剧的罪魁祸首。

我没有过过一次洋节,因为我看过一篇文章,文章里写到:我不是不喜欢过洋节,你正在吃着巧克力,过着情人节、圣诞节……时你还记的那古老的中国节日吗?它们正如巧克力、礼品各种食物正被吃掉。

其实,我不希望你去抵制洋节,但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下去,不要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为被搁浅的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不要自家人把传统节日推上“葬礼”,适当了解外国的文化过过洋节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度,不要让其泛滥就行。

我国的春节是很重视的

外国的节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英语作文你认为我们应该过西方的节日吗?

你的问题没说明白到底谁过不过,是西方人吗?是东方人吗?是我们中国人吗?等等……。

但是我还是回答你的问题,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现实总是这样,过节不管是东方西方,都庆祝纪念一些有意义的重大日子;这些日子值得我们怀念,这些日子值得我们不忘;我们去用最现实版生活,重新审视刻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每一个阶段;那些艰辛悲壮事实,那些添丁收获喜事,那些分散聚合阴晴圆缺的故事。

人!不管是那一个人,都有自己美好想法,向往幸福美满富有的生活,可是现实总是与想法总有区分。

不同的是,人与人之间世界观总是不同地方;所以,人类在发展交往中,发生过多少摩擦与争斗。

为了利益,我们的人相互自残,结果发生了多少悲剧。

突然有人觉得,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伴,和平共处,需要有一种方法去解决。

人!发现了自己的天性,那些静思方结的天性。

人的善意是天性,人的恶意是需求中产生的,发生恶意的瞬间即可达到不可想象惨烈悲剧。

有多少人想制止悲剧的发生,想了许多办法,出了好多点子,结果我们“人”发现人自身是向善的。

节日!不是一俩个人创造的,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意义,都有它值得怀念之处,都有它纪念之本,都有它思念之意。

在过去的年代里,世界的每个人群之间相互遥远,每个人群都发生过重大的事,他们为了庆祝纪念发生重大事的日子,所以就产生节日;但是,其它的人群不知道,突然的一天,人类发达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一个人群的人们,把自己东西带到另一个人群,结果那个人群中的有些人看不惯,这是意识形态不同,认识不同,想法不同。

不习惯是接受时间了,时间长了自然就习惯。

中国人有“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关于我们中国人过外国人节日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想要去做的;只要你是善意的,向往美好的,不妨碍他人,分享一下外人的节日也不是坏事,参与也许有收获,在这个自由的国度里你只要不干损人利己事,谁都可以过节日。

有洋血统的人可以过,纯中国人,完全没有必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708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