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属于哪个方向

甘肃平凉属于哪个方向,第1张

甘肃平凉属于哪个方向 甘肃平凉位于天津的哪个方向平凉市在地球那个方位平凉的具体位置从甘肃省平凉市看东南方向都属于那些城市

从甘肃省平凉市看东南方向的城市有陕西省的铜川市、西安市和咸阳市等。

平凉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甘肃平凉位于天津的哪个方向为什么甘肃省的平凉市、天水市、庆阳市没有划归到陕西?

西北本就是以陇为基地东拓西展逐渐扩展的过程西北人文之祖在陇,8000--5000年前连续3000多年五期仰韶文化传承,陇天水秦安大地湾文化。

中华人文之祖,伏羲、女娲故里,天水! 周祖发样地,陇庆阳,后向平凉、天水、宝鸡扩展,逐渐状大,分封各诸候,奠定中华礼制,奠定奴隶社会基础。

秦祖发祥地,陇天水、陇南,后向宝鸡、关中扩展,逐渐状大,灭山东六国,统一七国,建立帝制,奠定封建社会制度。

唐军政集国发祥地,陇西李氏,经隋唐两朝,奠定科举制度,拓展对吐蕃、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印度文明、藏传佛教、中亚两河文明、伊斯兰、罗马文明等交汇,是世界四大文明重要交汇的重要时期,同样奠定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济世之博大。

西北由陇东拓首先开发陕西,后纳归西藏、西域,再培养分出新疆、青海、宁夏。

1748年陕甘分治,一分为二。

1784年甘肃培养新建新疆省,自1758年-1784年在甘肃新疆省的基础上,培养发展乌鲁木齐为地区军政中心,后建立独立行省。

自陕甘分治,甘肃在着力培养乌鲁木齐发展为新疆军政中心时,培养西宁总理青海军政,1929年青海建立行省,甘肃将海东、西宁、海北划入青海。

同时,培养银川军政,1929年甘肃分出银川、吴忠、中卫、固原、阿拉善等地建设宁夏省。

解放初宁夏回归甘肃,1958年再次建宁夏自治区,1979年阿拉善归内蒙古。

西北五省的根同出甘之陇,分出划入均很正常,近代发展大势是逐渐细分,增加行政行省,减少大行省管制。

中部地区防止东西、南北大跨距,减少大行省交通阻断,陕西省做为中部南北大跨,需要南北分为两个行省。

建立延安、榆林、庆阳(平凉)行省,加快延安对太原、包头、银川、兰州、西安、郑州、济南大交通。

加快银川--延安--郑州,兰州--延安--济南、成都--延安--太原、包头--延安--西安,四通八达交通。

当前陕西以西安为枢纽的交通规划,主要以西安”米”字交通为核心,强化西安交通枢纽,尽力阻断绕西安模式。

银川--太原方向高铁规划滞后。

兰州--定西--平凉--庆阳--黄陵--候马方向铁路多次延迟。

陕西北部以南北交通为主,东西交通严重滞后。

反观兰州--成都,兰州--重庆,青海--成都,汉中--陇南,平凉--天水--陇南--广元等南向通道加快。

2018年流动人口交流数据显示,兰州--成都,兰州--重庆,已经超越兰州--西安。

兰州--西安方向流动人口多数为跨越路过。

甘肃多年向东推进的多条交通干线滞后,向南交通干线推进加速,加快推进南向通道,融入西南、华南大交通网络。

传统的陇海方向交通主线己经发生变化 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市带动不了关中地区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同样更带不动庆阳、平凉、天水。

2015年GDP百强第89名的咸阳,2018年掉出前110名。

宝鸡由105掉出115名,关中城市群除西安以外均发展低迷。

天水、平凉、庆阳划入陕西即不能加快大交通建设,同样不能提升经济发展。

宝鸡铁路枢纽的淡化和经济发展情况是强省会城市发展模式下,周边城市目前发展窘境的具体体现。

因此,平凉、庆阳划入宁夏或延安新行政,发展前景比划入西安城市圈好很多!

之所以没有把天水,平凉,庆阳分给陕西,全是清康熙朝的分配,在元朝,全国被分为13个行省,其中,陕西行省包括现在的陕西,甘肃,宁夏,把原属于陕西的山西临汾分给山西,为了平衡,将原属四川的汉中给了陕西,这是元宰相耶律楚材的功劳,明朝各省的疆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明朝的13个行省在清初康熙朝发生大的变化:南直隶分为安徽(安庆府徽州府)和江苏(江宁府和苏州府),陕西分为甘肃(甘州府和肃州府)和陕西,为防止陕西人造反,将原属陕西的天水(秦州),平凉庆阳分给甘肃,(此三地使陕西无战略纵深)从而形成今天的态势,实际上,三地与陕西的方言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基本一致,与西安的关系也很紧密,同样的地方还有山西临汾,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恶俗(害怕汉人造反)的后果(同样汉中和四川的民俗等很像)。

(说明下,有些东西记忆有些不准的,勿喷,有兴趣的可以百度各省历朝疆域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73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