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背后不说人

哪个背后不说人,第1张

哪个背后不说人 “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这句话有道理吗?

最早的时候,是在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看到此句。

少奇同志的谁人背后不论人,后来成为了经典语句。

是有道理的,古人说:“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

”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就是人言可畏,又“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这里说,听了谁毁人,谁誉人,自己不要立下断语;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有人攻讦自己或恭维自己,都不去管。

假使有人捧人捧得太厉害,这中间一定有个原因。

过分的言词,无论是毁是誉,其中一定有原因,有问题。

所以毁誉不是衡量人的绝对标准,听的人必须要清楚。

孔子说到这里,不禁感叹:“现在这些人啊!”他感叹了这一句,下面没有讲下去,而包含了许多意思。

然后他讲另外一句话:“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夏、商、周这三代的古人,不听这些毁誉,人取直道,心直口快。

走直道是很难的,假使不走直道,随毁誉而变动,则不能作人;做主管的也不能带人。

所以这一点,做人、做事、对自己的修养和与人的相处都很重要。

《庄子》也曾经说过:“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

”真的大圣人,毁誉不能动摇。

全世界的人恭维他,不会动心;称誉对他并没有增加劝勉鼓励的作用;本来要作好人,再恭维他也还是作好人。

全世界要毁谤他,也绝不因毁而沮丧,还是要照样做。

这就是毁誉不惊,甚而到全世界的毁誉都不管的程度,这是圣人境界、大丈夫气概。

人情世故要通达,凡事问心无愧,旁人背后怎么说不要管他,只问自已,做好自己就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10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