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到只十分之一,实则大部用得到。
虽有人如学了英语在国内基层用不到,但也不是全无用,如去国外游,教自己孩子英语等。
比如做买卖用数学,当木匠勾股定理,平面立体几何都在其中,天蓝天绿观察世界,修理电路,用电知识是物理,所有你的人生都可用上你所学知识。
当然不学也可活,活的无质量无意义而已。
俗话讲,艺不压身,技艺多了可多一条生路。
学文化也一样,可一样精,多样通更能走遍世界无难事。
你文学好,别得也好就更能进入各个领域写好文章!
谢谢这位朋友的邀请。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对教育的本质有所误解,把教育等同于学知识。
实际上,教育的本质并非学知识,而是“增长智慧”。
关于教育的本质,如果详说那可以写一个图书馆的书。
我们就简单说一下:——当孩子上幼儿园,他们培养的是社会的秩序感和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好一些的幼儿园,孩子还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当孩子上小学,他们培养的是基础的社交能力(比如交朋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文字、阅读、数理、科学等内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
——当孩子上中学,他们开始学会为大量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掌握了记忆和理解知识的方法,形成了自我学习的意识。
——当孩子上大学,他们开始培养复杂的社交能力(比如上下级关系、恋爱关系)、强化获取知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某种程度来说,大学是打开了学生智慧的门,让学生们走出社会后,能够靠自己获取海量的知识,提升某一方面技能。
所以说,我们的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获取进入社会后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那些知识,只是用来培养能力的“教具”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