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数家长的期望就是:期望能遇上一所环境优雅、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浓厚的学校。
期望能跟对一个有责任心、真正关心学生、能与家长悉心沟通的班主任。
期望能遇到一个经验丰富、上课有启发性、能开动孩子智慧、课堂生动活泼的好老师。
期望能孩子有整洁舒适、设施功能齐全的住宿环境。
但是,我亲爱的家长们,我们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最期望的应该是:长期坚持不懈的德育教育和及时、深入、高质量的心理引导。
孩子学习,必先明“德”。
应该说,“德”是一个人的人生起步,更是一个人的灵魂核心。
万事德为先,一个有德之人,虽然不一定有精深的文化,但他一定有尊敬师长、感恩他人、回馈社会、报答国家的品行。
在德行和学习面前,我宁愿首选德行。
孩子的世界,我们不会百分之百读懂;孩子的心里想法,我们更是捉摸不透。
什么时候孩子受打击了,什么时候孩子伤心了,什么时候孩子心里有起伏了,什么时候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了,我们不可能一一了解。
如果这个时候学校能有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说这就是一场及时雨,甚至可以拯救孩子一生。
我们身边发生过太多的悲剧,究其根本原因,那还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所以,我们家长不要盯准成绩不放,要看到关键和根本,才会利于孩子一身。
姥爷好有爱哦,给您的这份爱心点个赞先。
不过同时也暴露了不同时代的人对于教育的理解哦,对于新时代的父母们可能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他们可能希望尽可能地减少对于学校的依赖,而去充实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占比。
1、单靠学校教育,要想实现孩子身体健康、学习优秀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就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分数成绩为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对于实际的教育内容执行也多为知识的传授,对于体育艺术等虽然较之前有了较高程度的重视,但普遍还是欠缺的。
再者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于教育都太功利化了,而孩子在这种不该功利化的环境中也会不自觉产生抵触情绪,比如现在很多孩子出现的厌学,被逼迫才肯学,对于很多事物都没兴趣,我们现在很少能看到经过几年的系统内教育后孩子眼睛里还是有光的。
因为孩子们一听关于学习就是让考名校,考级,竞赛,找好工作等,他们烦透了大人的势利和不纯粹。
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讲,如果个体不是由内产生的驱动力去学习,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很难真正获得成就的。
所以姥爷的美好愿望在现实层面上很难真正实现。
2、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出,孩子的教育结果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共同合作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又是核心。
所以我们希望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责任更多地转向家庭而非学校,毕竟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是最实在的,而且本身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学校一方面孩子会面临升学换班换老师,我们不能保证孩子遇到的都是最优秀的老师,另一方面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学校是统一管理,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重点培养,足够关注,从现实层面孩子没办法享受到全方位的关注。
但如果家庭里父母能够做到科学教育,孩子无疑从初生开始便会接受到全方位科学系统的教育内容,像姥爷提到的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社会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很好地发展。
所以,未来孩子的教育可能会越来越不依赖学校,学校教育也将对孩子的教育成果不起决定作用,这是新教育的特点,同时由于国内的教育改革仍将持续很长时间,在改革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阵痛,最大的代价还是需要孩子来承担,所以降低对于学校的依赖性是父母们最明智的选择。
愿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幸福一生!欢迎点击关注【旮旯里的神仙洞】,专注个体成长研究,更多原创作品等您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