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在湖北,我先说说个人对十堰的第一印象,汽车城,东风汽车,东方底特律!想必很多朋友也是这个印象吧。
我先不急说十堰在宋朝怎么样,先往前看。
战国吧!十堰,在湖北啊。
湖北是荆楚之地。
第一感觉楚国。
对了,还真是楚国地盘!战国时期十堰初属楚国之上庸六县(上庸、房陵、钖、长利、武当、武陵)。
公元前312年秦张仪取上庸后,十堰属秦。
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将上庸地还于楚。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后,十堰终属秦。
这地方,起秦楚拉锯多年的地方。
大家也都知道,张仪的连横之策。
秦王扫六合!扫完了?就得重新布置布置。
不搞分封的老一套,要弄郡县制!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
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县五峰),武陵县(今竹溪县),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
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市)属南阳郡。
西汉后面不是划了十三州吗?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
后面东汉承接西汉的,变动不大。
再看分裂动荡时期的十堰。
三国是属曹魏之荆州。
。
南北朝时期,十堰地区分属各朝州郡管辖。
本域北方诸县(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
(北周辖全境)后面又是隋唐一统。
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地区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领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郧乡、武当诸县,上津县仍为商州所辖。
因为五代十国各国疆界不统一。
基本属于楚吧,后面也打过。
北宋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南宋划分为十六路。
宋行政区划分路、州、县三级制。
十堰分属京西路南路和陕西路永兴军路。
南宋,就刁钻了。
金人打过来,中间还有个短暂的伪齐政府。
金宋交界,宋金和议划定了东至淮水,西至大散关的边界线。
十堰属于南宋吧。
最后补充一下十堰名称的由来!十堰地名始于明朝。
明成化二十年(1484),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
由此可见,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
才疏学浅,欢迎各位留言指正!我虚心接受,今天看地图看的头疼!
十堰市是属于湖北省的省辖市,地处湖北省的西北部。
十堰地域源远流长,历史上属于古郧阳府与古均州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十堰地域分属南阳郡和汉中郡管辖。
此后,随着朝代更迭,管辖十堰地域的建置也在不断变化。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
十堰地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的交替,期间,十国中的前蜀在被后唐灭亡之前,也曾管辖过十堰地域一段时间。
或许因为唐朝的影响太深,虽然管辖十堰的国家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但其建置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和唐朝基本一样,境内分属房州、均州和商州。
在五代十国的动乱结束后,基本统一全国的北宋政权,重新设立建置,将道改为路,地方行政结构为路、州、县三级建置,全国共划分了十五个路。
南宋时是十六个路。
十堰地域在两宋时属京西南路和陕西永兴军路。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以前并无十堰这一名称,十堰成为地名始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郧阳设府之后。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薛刚在其纂修的《湖广图经志》写道:“十堰,在县(今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
”明韩弼诗《十堰春耕》更是生动描写了当地群众劳动生产的景象:“布谷声中水满溪,南 畴北陇把锄犁。
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
”明代后期,十堰称为十堰堂,正式有了一个行政建置名。
到清代又改称为十堰镇。
民国时期称为保甲地。
新中国成立后,十堰经历了村、人民公社、区一直到市的过程。
1969年12月成立的十堰市,属郧阳地区的县级市。
1973年2月,升级为省辖市。
1994年10月,郧阳地区撤销,与十堰市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辖五县一市两区。
十堰市因道教圣地武当山而闻名,因二汽而腾飞。
十堰市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