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需要你去关爱.我刚搬到新家时,每天上学放学都在小区门口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的眼睛告诉我她十分寂寞、忧伤.后来听说老奶奶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出国了,儿子在上海工作,两三年才回一次家.更不幸的是这位老人的老伴2005年3月的时候走了;从此,这位老人不愿意与人交流.我听了这件事后,十分同情这位老人.从此,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热情地叫一声:“奶奶好”,起初奶奶只是机械地应一声.她还没有走出阴影,敞开心扉.但我从没有间断过,只要一见到她,我都会热情地问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奶奶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并且真诚地说了一声:“谢谢.”现在她的心扉完全敞开了.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她家玩,陪老奶奶聊天解闷,我们好似忘年交.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温馨美好.星光隐退在浩瀚的天际里,此刻已是夜深人寂之时,白日的喧嚣嘈杂倏然退去,心灵静谧得如一泉清水.若在此时,独坐在书桌前,拾一本书,再慢慢地品着书中的韵味,这或许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吧! 伟大的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项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细细地想想,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跋涉,在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中,我们都会有欢乐、有困苦;也会有所思、有所想.这苦、乐、思、想的源头便是我们从书中受到的启示. 如果说人生如画,书就是那多彩的颜色; 如果说人生如海,书就是那奔泻的江河; 如果说人生如山,书就是那绵延的山峰. 灯光如豆,一卷在握,可以和屈子同愤,跟李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的短暂从志多慷慨的曹 *** 口中娓娓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从范仲淹笔端流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生的无奈从杜甫对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的叹息中表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的伟绩从英勇无畏的文天祥的悲歌中流传! 书中有二十四桥下无声的冷月,有月光下静谧的荷塘,有秦皇岛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之水,有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有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有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书带给我们的,是美的洗礼! 当你寂寞时,捧读小说,那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情节、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会为你的寂寞无聊画上句号.体验景阳冈青石上的惊险,品味大观园里林黛玉的盈盈粉泪,感受玛蒂尔德人生的拐弯,接近简•爱倔强的个性.他们有着人生的辛酸和甘甜,有泪,也还带着笑. 当你失意时,浸泡在优美的诗词氛围中,洗净你人生的忧郁和浮躁.屈原给你“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的执着;杜甫给你“穷年忧黎元”的胸怀,陶渊明给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苏东坡给你“羽化而登山”的超脱.他们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豁达,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气概……功利在他们眼中隐退,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感悟与思考,一种经受洗礼的凤凰涅. 读书,便是在读人生,读祖先的人生,读作者的人生,读自己的人生.读书,更如赏花,每一种花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每本书,也都有各自的精妙之处.当孤独、寂寞时,我们读书;当失意、困惑时,我们读书;当成功、喜悦时,我们也读书.读到悲伤处,我们为之流泪;读到高兴处,我们为之兴奋.好如酷夏之凉风,更似寒冬之暖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催人奋进,贯穿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拥有了迷人的色彩和温馨的梦想.当我们读着那满页的文字,再透过那文字背后的栅栏时,我们会看到那人世的沧桑、历史的变迁,还有那祖辈的身影.是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书给了我们人生的起点,扬起了我们生命长河的风帆. 读书,充实了生活,拓宽了视野.从书中懂得了知识,从书中了解了如何全面的评价历史,如何客观认识自我.从书中能够吸收丰富的营养,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可以使我受益非浅.这使我深深感悟到:书多么繁华,是多少敏感的心灵在喜怒哀乐中碰撞出来的火花,书是多少深思的头脑对社会,对人生反复思索的结晶! 若为人生故,只要有一份坚定的信念,那么你就一定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 孔子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罗曼•;罗兰也曾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信念.人生的道路固然难以一帆风顺,固然充满荆棘、布满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总会看到希望,见到曙光.即使前路有再多的艰难和困苦,即使前方风浪再大,也会执着追求,无怨无悔,毕竟,这终究是精神的支柱,是生活梦寐而孜孜以求的理想.木小木﹌玟孵0 2014-10-30相关问题以人生为话题的作文2014-09-24以人生教育为话题的作文2014-11-10急求以人生需要多回头为话题的作文!2014-12-13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的作文
“离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屈原写的诗篇称为《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这些诗句皆出自屈原的著作《离骚》。
那么,“离”和“骚”各是什么意思呢?离者,丽也,附丽也。
《易·离卦·彖传》:“离,丽也。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离的意思就是附丽、依附。
“离离”就是紧紧地依附着的样子。
如“离离原上草”的意思就是指草在原野上扎根、生长、代代繁衍,紧紧地依附在这片原野上。
骚者,不安躁动也。
《玉篇》云:“骚,动也。
”《说文》云:“骚,扰也。
”骚字从马从蚤,跳蚤跑到马身上,马有蹄不能及其身,有尾不能驱其害,有牙不能解其痒,只有有机会躺在地上打滚才能蹭蹭痒,所以马身上有跳蚤,马一定是躁动不安的,故曰扰也、动也。
那么屈原写的诗篇为什么叫《离骚》呢?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的公室贵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怀才不遇,反遭小人谗言,被排挤诽谤,并多次被流放。
眼见小人误国,祖国不断陷入危局,自己却无能为力,在这种坐立不安、忧思苦闷的状况下,屈原创作了《离骚》。
屈原是楚国的公室贵族,楚国是自己赖以依存的祖国,贵族怎能离开自己的祖国呢,故曰“离”。
离者,丽也,附丽也。
战国纷争,各国名士都是怀才觅主,待价而贾,游走于列国,朝秦暮楚,唯有屈子,忠贞不二,即使被排挤打击,心里也只有一个楚国,这就是最早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
屈子的心和故国紧紧依附在一起,离离爱国心,天地可鉴,汩罗做证,这就是离骚中离的真义。
屈原眼见小人妒贤误国,自己的祖国被强秦一步步紧逼蚕食,自己却无能为力,肯定是坐立不安,忧心如焚,故曰“骚”。
骚者,动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悲也;“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其忿也;“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其忧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动也。
悲之、忿之、忧之、动之,骚而不安也。
楚国,屈原不得不依附它,依附它则不忍其亡,眼见其亡则如蚤在身,手足不能搔其痒,躁动不安也,这是一种极其难受的状态和心理,也正是“离骚”最本质的意义。
故屈原在这种爱之真、痛之切、忧之深的情况下创作的诗篇,称为“离骚”。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抒胸臆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中的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最有感染力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
由此,“风”就成为《诗经》的代称,“骚”也就成为《楚辞》的代称。
“风骚”也就成为文采诗情的代称。
“风”和“骚”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子夏故坛原创)
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屈原绝对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虽然都已经过去了二千多年,但这个“争议"似乎还会再延续下去。
首先,屈子在诗辞方面发明一种“骚体诗“,人们常常将他的诗与更古老的《诗经》相提并论,并创造出"风骚“一词,风骚有多重指意,始皇帝横扫六国,一统华夏是一种风骚,大唐盛世,万邦来朝是一种风骚,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是一种风骚,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大起来也是一种风骚。
当然,市井之徒,骚姿弄首,人们也称其为"风骚“,不过这就得加上双引号了。
屈夫子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多了,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的有粽子。
粽子的形状多,体现了不同地域特色。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等等。
具物质和精神双重意义的是赛龙舟,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这个活动的起因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拼搏精神。
可是我们的相邻小邦棒子国,却把《端午节》给剽窃了去,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在吃着美味的粽子,享受三天大假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死后,用何颜面去见屈夫子在天之灵。
在精神方面屈夫子留下就更多了,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成白话文说就是,目标很长远,道路很曲折,我会坚持不断的追求。
正值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屈子这句话,既是对我们的警示,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在对待如何为人处世方面,我认为屈子这段话很有现实意义。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屈原《渔父》中的名句,意思是“沧浪的水如果是清亮的,可以用来洗我帽缨;沧浪之水如果是浑浊的,可以用来洗我的脚”,沧浪水清有水清的作用,沧浪水浊有水浊的作用,沧浪水清喻清廉之世,沧浪水浊喻乱世,一个人只要善于调整自己,清世乱世都可为我所用。
屈原为国而死虽过去了二千三百年,其精神之光,却给我们中华文明注入了,历久弥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
我们年年都在缅怀、追思屈子,我们似乎都仅仅于感动于他的以身殉国,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眼光去看这件事,我认为,不如说是在以身省(xǐng)国。
他用自己的生命来警醒后辈子孙,自已的国家如不强大,终有一天"八国联军",甚至“百国联军“就会再次欺上国门来。
《离骚》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朋友们引经据典说了很多,但,我认为用现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眼不见心不烦。
离:离开,告别;骚:牢骚,骚动。
我这么解释,肯定会遭吐槽,但如果我们根据屈夫子的经历来分析,其实是不难得出答案的,屈原屡受排挤、放逐,他的心中方抱负得不到施展,眼见楚国一天天被秦国蚕食鲸吞,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永离浮华骚动,将自己寄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因此,屈夫子才能、才会写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楚辞》。
他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楚辞》写的是长江流域的民风,而《诗经》写的则是黄河流域的民风。
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
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截了当,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
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
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
这样的作品,表现了南方与北方文学的不同《文心雕龙.辩骚》:离骚即伍举所谓骚离,杨雄所谓牢愁,均即常语所谓牢骚也。
詹安泰也认为离骚既是楚语方言所谓牢骚。
我个人观点比较认同第一种意义,即离骚有远离忧烦之意。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最后,我用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的诗句来作结尾,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
说明一个人要淡泊名利。
我们虽有有限的失望,但是还有无限的希望。
生活依旧简单、平静、恬淡。
要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去辨证的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社会上的“浊事”。
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