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什么事都不能夸大其词,使人感到漏洞百出。
且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扩展资料:典故: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矛与盾里的弗能什么意思如何看待矛与盾呢?说话、做事不要过头!
在古代,长矛是攻击性武器,当然长矛也具有防守的功能。
为了应对他人的主动攻击,有人采取了被动防御举措,因而诞生了“盾”。
“盾”虽然不具有直接攻击力,但是“盾”作为纯粹的防卫武器,因为其功能单一而纯粹,所以效率很高,性价比很高。
虽然“矛”的威慑力很高,“盾”也不是完全坚不可摧,但是“盾”的高性价比,却让人更为迷念。
因而“盾”的思维方式在人类社会中,大行其道。
汉字很有趣,“盾”加“彳”就是“循”,“循”有遵守固有秩序的意。
“盾”加“辶”是“遁”,“遁”隐含“逃避”的意思。
通常富贵致极的人,不希望世界有任何改变(逃避竞争),他们希望一切都遵“循”旧有秩序。
对他们来说,一切改变都有风险,都意味着高成本,因而只有较为纯粹的防守,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因此,顶级富贵阶层,十分推崇“盾”的思维方式。
因此,秦始皇为了守住中原富贵,而修筑长城。
汉武帝为了皇权永固,而独尊儒术。
西方殖民者为了奴役全世界,而大搞种族主义,宣传“白人至上”。
美国为了霸权永固,而回避“公平竞争”精神,甚至还在千方百计的阻止“全球化”进程。
“盾”的思维方式,固然性价比高,但是会阻碍社会进步,“盾”可以挡往“矛”的N多次攻击,但是总有一天“盾”会被“矛”击破。
因此,历史上的大国,强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不思进取,就会千方百计的构筑“神盾”,试图以此挡住一切挑战,进而实现“江山永固、富贵永昌”的愿望。
只可惜事与愿违,“神盾”迟早会被“矛”击穿,皇帝终归得轮流做,大国总被小国灭。
总而言之,“盾”虽好,却不可依赖,一旦过度依赖“盾”,而失去了锐气,就迟早会被“矛”击杀。
在一手拥“盾”的同时,必须一手紧握“矛”。
没“盾”不一定会被灭,没有“矛”一定会被灭。
我们可以手中无“盾”,但是决不能手中无“矛”,没有锐器、没有锐气丶没有进取心,不但会遭人蔑视,也很可能会不得好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