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组织杜月笙是创办的( )

以下哪个组织杜月笙是创办的( ),第1张

以下哪个组织杜月笙是创办的( ) 戴笠和杜月笙成立的苏浙别动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又有着怎样的战绩?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上海战事四起,上海的安危直接关系着国民政府政治中心—南京的安全,故而蒋介石集结大量国民党正规军在上海阻击日军的进攻。

戴笠看准时机向蒋介石进谏,希望在上海组建一支民间抗日武装力量,一来可以配合正规军作战,减轻正规军作战压力;二来可以锄杀汉奸,肃清治安;三来也可以针对日军搞搞间谍活动,四来若是上海保沦陷了,这支武装力量还可以在敌人后方搞破坏。

蒋介石很快回复戴笠,要他尽快与杜月笙联系,共同组建由一个师兵力组成的民间抗日组织,协助正规军抗战。

组建武装力量一直是戴笠的梦想,得到蒋介石的指示后,准备工作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戴笠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后约见了杜月笙,双方带着心腹在法租界的公馆进行了密谈。

基于不愿做亡国奴的共同愿望,国民党为了抵制日本的疯狂进攻,杜月笙为了保护在上海的既得利益,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就这样,一支由帮会力量组成,由国民党特务处提供武器与战略支持的民间抗日组织成立了,它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支特务武装,戴笠为其取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由戴笠亲信周伟龙为执行指挥官。

明明是在上海活动,为什么叫苏浙行动委员会呢?原来戴笠早就预感以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实力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上海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他将组织活动范围定义为江浙,就是为淞沪会战后转移做准备,组织性质为委员会就是为了能够灵活掌控这支武装力量的活动范围。

不久后,戴笠在这委员会下面成立了几个行动队,定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

别动队由杜月笙亲信刘志陆为总指挥,一队队长是杜月笙门徒何行健,主要成员是青帮分子;二队队长陆京士,三队队长朱学范,主要成员都是工人;四队队长是戴笠亲信张业,主要成员是戴笠在京沪线上的特工;五队队长陶一珊,主要成员是军训队的高中生。

别动队成立之初,上海战事胶着,正是需要别动队进行支援的时候,可是别动队刚刚成立,队伍成员大多都是没有军事经验的菜鸟,仅有戴笠的特工们受过特务训练,还不是军事训练,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可言。

戴笠和杜月笙 商议之后,向中央军事委员会申请数千名的军政干部,以及从黄埔军校派遣一批优秀毕业生加入别动队,这样懂军事作战的人数比例就相当可观了,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提高别动队的战斗力。

同时戴笠发现行动队中有许多好的特工苗子,便成立了“青浦特种技术训练班”,有针对性的选拨、培养特工人才。

别动队成员大多都是上海本地人或者说长期客居上海的人,对上海地形熟悉,在哪偷袭敌人,从哪容易撤退都了如指掌,但毕竟受训练时间较短,有些人根本不会用q就上了战场,在淞沪会战这场惨烈的战役中,别动队的绝大多数的队员发挥了高昂的爱国热情,以英勇无畏的精神顽强抗击日寇,为国民党大部队撤离赢得了时间。

淞沪会战后,军统派出了收容小组,四处寻找被打散的别动队成员,近万人的队伍最后只找到了五分之一,失散的大部分人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杜月笙的得意门徒及戴笠的军统骨干在此次战斗中也折损不少,上海沦陷后,二人将成立不到三个月的别动队就地解散了。

之后杜月笙应蒋介石建议,前往香港避难,而戴笠仍在努力寻找别动队被日军冲散的队伍,尤其是他寄予厚望青浦训练班的成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戴笠找到了青浦训练班存活的500人、别动队成员2000人,收容了淞沪会战中受伤、溃散的军人8000人,这样一支万人的队伍又被拉了起来。

上报蒋介石后,戴笠将这一万人交给特务处统一管理,致力于打造成职业的特务武装力量,蒋介石亲自赐名为“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q就是草头王,钩挂三方来闯荡,老蒋、鬼子、青红帮。

”相信很多人对这段话都不陌生吧,这是《沙家浜》中胡传魁的一段唱词。

也是因为他的唱词,让很多人都记住了戴笠和杜月笙组建的“忠义救国军”,它当时的全称是“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却未必都是真实的反映。

在《沙家浜》中,“忠义救国军”是一些由流氓地痞组成的乌合之众。

但是实际上吧,这支军队虽然是由很多青帮人士组建的,也出现过少数扰民的现象,但是他们在抗日战场上,也是敢拼敢打的。

例如在淞沪会战中,他们为了掩护军队安全撤离上海,上万的军队打到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其中第四支队的2000人更是全军覆没,而在之后的几年中,他们抗日的战略方针是始终都没有动摇的。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支“忠义救国军”吧。

一,凇沪会战时,成立苏浙别动队。

说到戴笠和杜月笙成立苏浙别动队之前,我们得先说下两个人的关系 杜月笙和戴笠的关系是很好的,两个人是拜把子兄弟。

戴笠在最落魄的时候到了上海滩,那时候杜月笙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上海三大亨了,不过他素来很慷慨,爱助人,杜月笙觉得戴笠头脑灵活,不是一般的小混混,就给了一笔钱,又让黄金荣给曾经的门生蒋介石写了介绍信。

戴笠拿着介绍信去了广州,进了黄埔军校,一步步还真的混出了头,成立了军统,成了蒋介石边上的红人,他也知恩图报,和杜月笙的关系一直很好。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下令戴笠和杜月笙组建“苏浙行动委员会”配合正规军抗日,杜月笙在民族大义上是毫不含糊的,马上就积极响应去活动了。

很快,两个人就组建了上万人的苏浙别动队,里面的人员鱼龙混杂,有工人、学生、教员等等我们常说的清白人士,但是也有很多青帮人员,不过他们在战场上都是敢打敢拼的。

他们的第一次任务就是在淞沪战场上掩护中国军人撤退和转移,上万人的军队打到最后,只剩下不到3000人了。

其中第四支队在苏州河沿岸为了掩护主力军撤退,整整2000人全军覆没,全部都壮烈殉国;第五支队2000多人都是清一色学生,他们血战三天三夜不撤退,直到掩护的主力军都撤退了,剩下的500人左右才在杜月笙的接应下,进到法租界放下武器。

二,忠义救国军积极抗日。

淞沪会战结束后,戴笠和杜月笙很快又补充兵力,重组了别动队。

1938年5月,“苏浙别动队”更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就我们常说的“忠义救国军”。

珍珠港事件后,戴笠和梅乐斯成立了中美合作所,别动队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又被称为中美合作所别动队。

不过不管怎么更名,他们的任务还是抗日,这一战略方针从成立到整编,都没有动摇过。

他们参加过很多战役,例如在1938年6月,阮清源带着忠义救国军在江阴祝塘的艾家桥附近袭击了100多名日伪军,除了28个日伪军仓皇出逃外,其余的人全部被歼灭;例如在1938年秋,姚杏林带着500多名忠义救国军在金山县韩家坞与前来的日军激战一昼夜,迫使日军最后撤退。

和正规的主力部队相比,他们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他们的小打小战,也的确牵制了日军,他们还积极开展锄奸活动,配合军统刺杀日伪和大汉奸,这些功劳还是应该被认可。

三,戴笠去世后,忠义救国军被整编。

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身亡,他掌管的“忠义救国军”被整编成了交警总队,也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对于他们的评价,我们可以参考下左翼作家阿英(钱杏邨)的话:“他们无论是农工大众,知识青年,以至于土匪流氓,都集合在忠义救国,抗日复兴的大纛之下。

”杜月笙作为一个青帮头目,在抗日上是很积极的,苏浙别动队成立的时候,有五个支队,其中有三个支队都是他的青帮人员,这些人大多数都牺牲在了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84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