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大脑的神经联系处于自由状态形成的。
因此,这种思维可能是跳跃的、随意的或者紊乱的。
当然,它也与近期的脑神经记忆以及睡觉时外界因素影响有关。
故而显得非理性、杂乱无章。
1、要想了解梦,先要了解睡眠。
一个人从清醒到睡眠的过程,脑电活动发生很复杂的变化。
通过脑电图可以观察到这些变化。
@常悦常安 睡眠四个阶段睡眠的第一阶段出现的是混合脑电波,频率和波幅都比较低。
这个阶段是轻度睡眠阶段,一般持续10分钟左右。
睡眠的第二阶段脑电波偶尔会出现“睡眠锭”。
一般大概持续20分钟。
睡眠的第四阶段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大约40分钟左右。
这个阶段肌肉逐渐变得更为放松,脑电波也更慢。
睡眠的第四阶段是深睡眠阶段,这个时候很难被唤醒,脑电波也出现波幅更大,频率更低的Δ波。
快速动眼阶段——出现梦境经过上面四个阶段,接下来的就是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绝大多数的梦境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
这个阶段的脑电波和清醒并且机体放松时的状态非常相似,脑电显示是高频、低幅的脑电波。
这时候人的眼球会快速的上下左右移动,身体也像清醒时一样会有情绪反应,如恐惧反应,可能会有肌肉放松,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定等等。
人的梦境的持续时间逐渐变长,最开始的一个睡眠周期,快速动眼阶段大约只持续10分钟,清晨快要醒来时,快速动眼阶段可长达1小时。
这也就是我们的梦境为什么有长有短的原因。
2、做梦对人体的意义对于梦的功能,不同心理学派有不同的看法。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时潜意识的表达。
人们在清醒时的一些冲动和愿望由于很多原因不能实现,被压抑在了潜意识中。
而人们进入睡眠状态时,这些被压抑的潜意识,不再受道德伦理和现实的影响,就改变了形式出现在了人的意识中,也就形成了梦境。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在睡眠的时候,意识的警惕性放松了,所以潜意识的冲动和愿望就不被压抑了,也就在梦境中表现出来了。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对梦境的解释与精神分析学派不同,他们的解释更注重梦的认知功能。
他们认为,梦在认知中起作用。
睡眠时人的认知系统仍然在工作,把存储的信息重新排序、整合。
这些脑的活动有一部分进入意志之中,就形成了梦境。
认知学派认为梦有认知功能,能把已有经验和新形成的记忆整合在一起。
有很多人学生时代会在睡梦中解题,就是梦的认知功能的证据吧。
生理学观点无论哪种观点,都不能否认梦是神经活动的主观反应,生理学观点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生理学观点认为,梦的本质是人脑的正常功能。
他们认为人脑需要一定数量的刺激来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必要功能。
但是,人在进入睡眠的时候,接受的外界刺激减少,神经系统就会自己产生一些随机的活动,以保持一定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维持它的功能。
而梦境中出现的情节,其实是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神经系统随机出现的神经冲动做出合理的解释。
3、梦的剥夺实验可以肯定,梦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显著影响,有人用梦的剥夺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梦的剥夺实验借助脑电仪,通过观察人的脑电波判断被试是否进入了快速动眼阶段。
当被试进入了快速动眼阶段,会被实验者唤醒,这样就可以阻止被试做梦。
结果这些被试只经过一两个晚上的梦的剥夺,就出现了心理和身体的不适。
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情绪变得暴躁易怒,焦虑水平明显提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等。
被试也报告了身体不适,有的甚至晕倒。
@常悦常安 由此可见,做梦其实是人体正常生理和心理功能的一部分,如果不做梦,对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负性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