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八股文)所谓八股文,也就是指文章一共有八个部分,即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文的题目一律都是出自四书五经的原文。
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从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朱熹画像)八股文书写极难!具体表现为文章的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的观点相同,如果与有不同观点出现则无法通过考试。
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部分要求严格对仗,因此,八股文书写起来极为困难!明清时期考试共分为三级,即府试、乡试、会试。
而府试只考八股文,而乡试与会试的首场均是考八股文,未通过则失去二场、三场的机会了!因此在明清来说,写好八股文对于考生来说,极为重要!八股文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它的重要性,因此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只知如何写好八股文,应付科举,而写八股文本身就极为限制思维的开拓,因此而极大的限制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意识!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着但六百四十人也。
同时如果这些人通过了科举,则说明他们绝对是精研八股文之人,这样对于政治,社会实际情况都会缺乏了解。
当他们走上官场之后,就会缺乏应对处置之能力,只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来进行决策事宜,长此以往,则吏治败坏,政治难上轨道!八股文的积极作用(八股文能手张居正)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八股文也是如此!八股文的写作理论和技巧可为后人借鉴。
而古代知识分子仔细专研四书五经也使得他们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也培养了一部分优秀的有高尚的情 *** 的士人!
朝史暮想在这里聊聊对八股文的看法。
八股文的最早源于唐代的帖括,就是对一些经典经书的注解。
到了宋代,发展为要求作者对一些经文进行自己的理解。
到了明代,用来科举取仕,并且严格规定了文章的格式。
即“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股文很难,难到你不花十几年的时间苦读,很难写出好的文章。
这个有点类似我们现在孩子升学考试要用到的奥数。
在生活中意义不大,但是升学的时候又能加分。
当代对八股文多嗤之以鼻,说其严重禁锢了古代文人的思想,以至于中国古代发展不出类似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八股文惹的祸。
在这里,朝史暮想不是想给八股文洗白。
任何一件事物的诞生,在当时来说其实都绝大多数都有其积极意义。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历史中,门阀士族长期垄断了官场了。
下层的新鲜血液其实很难晋升。
哪怕在明代,朱元璋的国策也是鼓励子承父业的。
父辈为兵,子亦为兵。
父辈为农,子亦为农。
父辈为官,子亦可为官。
甚至有很多的途径,是专门为官二代提供。
当时的官二代们疯了,放着已有的名额不用,要去苦读备考八股文。
只有那些寒门子弟,才会真的把八股文当做自己晋升的钥匙,愿意苦读。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八股取仕,对于中下层的学子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
而明代的皇帝们,用八股取仕,还有一层考量。
那就是用中下层寒门子弟,去稀释旧官僚集团,以达到权力的制约。
你看,从明代中后期看,国家和士人对科举上来,成为庶吉士的人尤为重视。
这就是八股取仕发展的结果,甚至到了如果你不是庶吉士出生,你是很难进入内阁的。
终于有一天,骄傲了千年的门阀士族子弟突然发现,在他打算撸着袖子继续和龙椅上的皇帝杠的时候,有一群智商高绝的泥腿子出生的寒门子弟挡在了他们面前。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