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杜甫的时代、生平和思想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邃转变的时代。
他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但对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安史之乱。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剧烈,人民灾难和国家危机的严重,推动杜甫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
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小官僚家庭。
他五十九年的一生和时代息息相关,可分四期:(一)读书和壮游,三十五岁以前。
这是他的创作准备时期,“读书破万卷”的苦学和吴越、齐赵的壮游,丰富了他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扩大了眼界和交游,特别是和李白的结友,这期作品不多,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困守长安,三十五——四十四岁。
是他的创作转变时期。
“致君”理想的破灭、仕途的蹭蹬、生活的穷困屈辱,使他从思想感情上接近了人民,开始写出了一些现实主义杰作。
(三)陷贼与为官,四十四——四十八岁。
这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
陷贼时国亡家破的亲身经历,为官时因疏救房琯屡遭贬斥而获得深入人民生话的机会和体验,使他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
强烈的政治性和祖国爱,是这期创作最突出的特色。
(四)漂泊西南,四十八——五十九岁。
最初由陕西、甘肃流寓四川,再流浪到湖北、湖南,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这是杜甫创作多样化时期。
不仅用古体写漂泊中闻见经历,而且用律诗来写,赋于律诗以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杜甫的思想基本上是儒家,但有所发扬和突破。
“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世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和主要手段。
时代使杜甫不可能否定皇帝的地位,“忠君”在杜甫是和爱国爱民统一的。
正因为如此,他一方面对黄帝存在着很大的幻想,另一面,对皇帝和统治阶级一切祸国殃民的罪行也进行了揭露。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性基于上述的生活和思想,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杜甫达到了他以前的作家所不曾达到的高度。
这就使他的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这首先是,对人民的无限同情。
他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思想感情和要求,如《兵车行》、“三吏”、“三别”、《又呈吴郎》等;指出了劳动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养活剝削阶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矛盾,如《赴奉先咏怀》;大胆地为“盗贼”伸雪:“盗贼本王臣”;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如《遭田父泥飲》等。
作为一个诗人,只有在杜甫笔下我们第一次看到如此众多的人民形象。
为了换取人民的温暖,他宁愿“冻死”。
其次,是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杜甫是个爱国者,为了祖国他不惜牺牲生命,因此诗中渗透着受国的血诚,如《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从最深刻的意义来说,“三吏”、“三别”同时也是爱国诗篇,并歌颂了人民高度的爱国精神。
第三,是对统活阶级和侵略者的強烈憎恨。
对他们的奢侈荒淫、穷兵黩武、昏庸误国、奸淫屠杀、贪污掠夺等作了无情的揭露。
如《丽人行》、《兵车行》、《三绝句》等。
此外,杜甫在一些咏物写景的作品中,如《麂》、《春夜喜雨》等,也都渗透着人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思想内容异常丰富。
他热爱生活,对一切事物都有极深刻的体会,因此,某些抒发夫妻、兄弟、朋友之情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也无不洋溢着真挚深厚的感情。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性杜甫异常重视诗的艺术性。
从创作方法上来看,杜诗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
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叙事诗方面。
他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加以艺术的概括,从而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描写了广阔的生活图画。
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是:第一,寓主观于客观,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解在客观描绘中,形象性特强;第二,细节描写,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第三,心理刻划,他善于曲折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活动;第四,运用对话、独白和口语,做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为了比较便于进行塑造,他的叙事诗一概采用伸缩性较大的古体,使内容和形式完全统一。
这些特点,在《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诗中都有。
杜甫的抒情诗,也有叙事诗的某些特点,他善于揭示自己内心的矛盾,如《赴奉先咏怀》等。
所不同的是语言特别精炼,往往融景入情,情景交融,如“感时花溅泪”等句;有时又直抒胸臆,大发议论,如《有感》、《诸将》等。
因这类诗多用律体,故音乐性也特别强,耐人涵咏。
杜甫是集大成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各种形式上,都有创造性的发展,特别是扩大了律诗的功用。
诗的风格也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为杜甫所独有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
但也有某些诗篇,热情奔放,气势磅礴,色彩鲜明,既有对现实的清醒的讽刺,又有对未来的理想的追求,如《洗兵马》、《凤凰台》等,都可以说是较突出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杜甫所以能取得这样高度的艺术成就,和他的世界观、生活感受等固然有关,但和他多方面的、虚心而有创造性的学习,以及严肃认真、一字不苟的创作态度,也是分不开的。
四,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地位及其影响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中,杜甫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现实主义传统是从周代民歌开始的,到汉乐府民歌有很大发展,《孔雀东南飞》是一个奇峰。
由于乐府民歌的直接哺育,汉建安,在文人诗中开始有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品,如辛延年、三曹、七子和蔡琰的某些诗篇,但未能充分发扬。
建安后,更逐渐转入低潮。
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才略见起色。
大诗人李白也有一些现实主义作品,但他的成就和贡献在浪漫主义。
所以,总结并发扬我国现实主义传统这一历史任务是由杜甫来完成的。
他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杜二人,确实各有千秋。
但从影响来看,则杜甫更为巨大、深远、显著。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即事名篇”的作法,直接开导了中唐的白居易掀起的新乐府运动,并一直影响到清未。
他的爱国精神也教育了后代无数读者和诗人,如陆游、文天祥、顾亭林等。
他的精湛的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题主好,杜甫在他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一句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可以看作是杜甫的理想。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家世代秉承儒家思想,恪守为官之道,杜甫继承家学,是一个有着儒家思想的诗人。
他不同李白儒道仙侠各家思想都有,也不同柳宗元受庄子影响很大,也不同白居易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杜甫的儒家思想很纯正。
儒家的理想就是圣君贤相下的太平盛世,杜甫用诗歌传达着儒家思想,也抒发着他一肩担尽天下愁的圣人情怀,这也是他理想的重要内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不眠忧战伐”……看看杜甫的诗句我们就很清楚他忧虑的是什么,他希望的是什么,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理想就是:圣君贤相,天下无兵戈之苦,百姓有安乐之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