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个配方,农户在家也能自制省钱、高效的防冻剂!今年都说是拉尼娜年,会是个冷冬,对我们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来说,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这边由于温度相对较低,导致小麦出苗后很弱小,甚至有的种了十几天了还没出苗,发芽比较慢。
就在这两天,咱们国家中国气象局的专家对今年冬天的气候趋势进行会商,通过分析研判,做出以下结论:冷空气对今年冬季的影响活动频繁,势力偏强。
据专家分析今年冬季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
另据其分析,今年12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水平或偏高,但是,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明显加强。
具体表现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西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7号就立冬了,河北这边明天有雨,小麦才刚刚出苗。
为了应对寒潮天气,农业农村部近日紧急部署秋收秋种扫尾应对工作,要求各地把做好寒潮防范应对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基础上,抓好秋收秋种扫尾,东北地区防止出现“雪捂粮”,确保颗粒归仓。
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对已播地块因地制宜落实好播后镇压、避免土壤悬松造成冻害。
对已出苗地块适时补肥,提高抗寒能力。
看来,我们小麦明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家人们要提前做好防冻措施,增强小麦本身的抗冻性。
比如,我们可以在冷空气来临之前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或三十烷醇来增强小麦的抗冻性有朋友说,在市场上买防冻剂不放心,咱们能不能自己在家配置防冻剂,也是可以的。
在配置之前,我们要了解作物防冻的原理才可以,按需求制作适合的防冻剂。
我们知道造成农作物产生冻害的原因,首先是农作物体液的浓度度过低。
给家们举个例子,咱们冬天把水拿到外面去很快就结冰了,如果我们水里面放入糖、食盐等一些其它东西,它就不容易结冰,即使结冰也变慢了很多。
也就是说,液体的浓度越大越不容易结冰,拿到作物上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增强作物体液的浓度,就能增强它的抗冻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果树等农作物的体液浓度过低呢?没有在合适的时间给农作物试用底肥或者底肥的配比不恰当都会导致作物体液浓度低。
例如,我们种植果树的时候,我们底肥用的时间不对,配比不恰当,我们只是让果树喝了一肚子水,液体浓度很低,本身的抗冻性变差。
再比如,咱们小麦播种过早,氮肥使用过多,播种过密,长出来后密不透风,出现旺长也是会导致咱们小麦体液浓度过低,不抗冻。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作物容易发生冻害,咱们土壤中有一种菌叫至冻菌,我们通常管它叫冰核菌。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查查了解一下,它可以提高作物受冻害的温度。
比如,正常情况下咱们0℃开始结冰,作物开始发生冻害。
但是,这种冰核菌可以提高作物受冻害的温度,也就是说有了这种菌的存在,作物在2-3℃的时候就开始发生冻害了。
所以,我们要想增强作物本身的抗冻性,就要从增强作物体液的浓度和减少冰核菌的作用入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下面几款产品来配置防冻剂。
第一种原料,用黄腐酸或者海藻酸,为什么要选择它俩呢?因为它们含有促进作物生物酶的合成的活性成分,并且能够抑制冰核菌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冻能力,减轻冻害的发生。
再有,它们都含有咱们农作物直接吸收的有机营养,从而提高了作物体液的浓度。
第二种原料,像咱们平时用的白醋、氨基酸、葡萄糖等有机物也是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的,能够提高了作物体液的浓度,降低发生冻害的几率。
第三种原料是咱们常用的磷酸二氢钾+糖醇硼。
钾和硼的作用家人们最了解不过了,它们能够促进作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和流动。
这个好理解,流动水肯定要比死水不容易结冰。
磷的作用是让作物合成含磷脂更多的化合物,就和我们胖的人抗冻是一个道理的。
我们原料有了,具体怎么去配比呢?像黄腐酸、氨基酸和海藻酸,它们都是成品的东西了,我们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就可以了,建议家人们选用最高的浓度。
白醋和葡萄的浓度,我们按正常的浓度配比就可以了,建议农民朋友稀释到300倍液就可以了。
磷酸二氢钾最少要用到0.3%的浓度,钱多的可以稍微增加点,硼的浓度我们稀释到1000-1500倍液就可以了。
给家人们总结一下,黄腐酸或海藻酸或氨基酸+白醋或葡萄糖(300倍液)+0.3%磷酸二氢钾+糖醇硼(1000-1500倍液)就配置完成了。
使用方法:像咱们河北等北方地区的落叶果树我们要在落叶前使用,南方的长绿果树要在休眠前使用,并且要记住温度低于10℃以下就不能用了。
我们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就可以了。
像咱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要在温度10-25℃区间去使用,低于5℃就不能在用了,也是喷施2-3遍就可以了。
如果,温度低于5℃,我们只能喷带激素的了,比如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或三十烷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