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评定学生的好坏,那是错误的,因为学生进学堂时,是来学习知识、文明礼貌、思想品德,老师和家是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好形象的导师,家庭教育和文化思品教育非常重要。
从理论上来讲,家庭教育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教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幼儿园,学前班礼貌用语基本全知;不可否认,某些孩子的是家中长辈们的掌中宝,被宠着、爱着,生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及便是在幼儿园小朋友间的小闹也不依不绕,然而从小的宠溺,使得孩子娇生惯养,没有动手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变得骄傲自满,飞扬跋扈,还一直说孩子小。
进入学堂,老师教导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互相帮助,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偶尔也有在宠溺有余,家庭教育不足的学生,在学校目中无人,不爱学习,和同学有小摩擦,非要争个长短输赢,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甚至会引来大人们之间的战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这种孩子,一定要家长和老师齐力配合,慢慢引导他,也能扭转过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说说这个问题:在学校里,坏学生的标准很难确定。
我觉得:坏学生是损害别人利益的学生。
一、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准。
一般人认为,做出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行为,就属于坏学生。
比如:上课睡觉,玩手机,不完成作业,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
按照学校的管理要求,凡是违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生,就是坏学生。
其实,学生的好坏,很多是人为的贴上标签。
学生是真实的复杂个体,不是工厂流水线的产品。
学生有个性,有特点太正常了。
没有必要把学生分三六九等,或分好与坏。
二、好学生与坏学生的表现。
从老师的角度看,好学生都是成绩好,乖巧听话,热爱学习,善良正直的,反之则是坏学生。
我觉得这样的分类,有太多主观的有色眼镜。
成绩好,不代表品德好。
成绩差,不代表品德差。
比如学生上课睡觉,没有影响别人,不算坏学生。
如果上课吵闹,扰乱课堂秩序,那就是坏学生了。
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一些学生的表现,充其量是不合格学生而已。
三、好学生与坏学生的互相转化。
学生不能简单的分好与坏。
在特定的环境下,好学生也变坏学生。
马加爵,药家鑫在没有杀人之前,他们还是好学生。
但是,临时起意,冲动杀人,他们就是罪大恶极的坏学生了。
经过教育和体验,坏学生可变好学生。
一些坏学生,迷途知返,知错就改,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
学生有较大的可塑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力量。
总之,在学校里,没有真正的坏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学生。
他们在摸索中成长,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很多的发展可能性。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赞,点评,转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