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校

博?学校,第1张

博?学校 在同一所学校读本硕博,是不是很菜,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在同一所高校读本科、硕士、博士,这种情况在博士研究生中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现在很多高校对本校优质生源把得比较紧,很多优秀的本科生保研本校,然后又在本校直博或者硕博连读。

站在一个人事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学生绝对不是菜,甚至还会非常优秀。

但由于这种本硕博同学缘培养方式自身的缺陷,这类学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高校招聘中,这类学生并不是特别受欢迎,一般来说,只能进比其博士毕业学校差一些的高校。

比如很多985高校本硕博的学生就到我们这样的211高校来应聘。

这类学生本身都很优秀,这里就不用多说了。

只说说他们存在的两个方面问题:第一,学术视野偏窄。

这类学生大多数都是“从一而终”,从本科毕设就跟着一个导师,或在一个课题组,除非硕士导师非博导,但绝大多数也都是在同一个学院里。

从本科到博士,10年时间,学生接触到的人就是学校内的这些人,他的思维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留下学院的影子。

虽然说很多985高校会给学生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但短期的交流很难扭转导师长期以来的影响。

这种思维方式短期来看非常适合在本校工作,但长期看,很可能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创新能力,如果培养不善,很有优秀的青年学者很可能会沦为导师的打工者。

第二,学术适应力难以确定。

这里不能说他们的适应力一定就很差,但由于这些学生一直在一个地方做学术研究,所以我们很难判断,如果他们换一个实验室,换一个团队,是否还能做出相当水平的成果。

这种用人风险是比较大的,事实证明,本硕博同一高校的毕业生,到其他高校工作,成功率并不是很高。

因此,人才培养最好的方式是多个环境适应、多种思想交融。

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研究生培养是一件长远的事情。

把优秀学生留在本校,短期看可以强化本校的科研工作力量,但长期来看,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所以,一些顶级高校会通过多种渠道,把优秀的本科、硕士送到国外知名高校,然后再把其中优秀的引进回来。

这样,新引进的博士生,就属于“杂交”升级的人才,既有本硕母校的人文精神,又具有更开阔的学术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校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原因。

对于本硕博均在国内就读的博士毕业生,想要在学术上更进一步,必须要找机会到校外甚至国外去交流,要逐渐形成与原导师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跳出导师的局限,做出更具创新性的成果。

看是哪个学校了,同时也要看专业。

如果学校好,专业也在国内排名靠前的话,在本校本硕博连读也是不错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4597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