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给学校和老师理解和支持!原因有这样几点。
一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公益心。
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这是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必备素养,孩子把自己的书捐给学校几本,就是从小培养孩子这种公益心的行动。
二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责任感。
社会是由每一个体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分子,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社会发展又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条件,所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孩子把书捐给学校,这样,你可以看别人捐的书,别人也可以看你捐的书。
三是,把书捐给学校,这是支持学校文化建设的表现。
学校组织这项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有益的活动,所以,作为学校的一名学生,理应给予支持。
当然,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积极参加,踊跃捐书,有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不论我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比较赞成“漂书”,就是学校不组织,家庭与家庭之间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书是资源,书的价值也就是在读,有的书读上一遍就可以了,然后就会被主人尘封起来。
但他对于其他同伴而言,就是稀缺品,渴望得到并能阅读,等他读完了,这书还可以漂向其他伙伴的家里,这是流动资源,更是流动的智慧。
其次,学会分享,有时候我们总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而影响了他内在气质。
其实学会分享不是靠说教,而是靠载体去实践 *** 作的。
书本的分享就是一则很好的载体,这一载体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教养。
第三,珍惜拥有,很多事物的价值不被发现、不被珍惜,就是因为我们可以无限制的拥有。
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事物只会在我们手上短暂的停留,那我们对他就会非常珍惜,珍惜当下。
正如很多人看到身边的亲人生病了要离世了,才感觉到时间太少,陪伴得太少,那种愧疚感才会油然而生。
假如孩子知道书也会漂走,那他一定会珍惜与书相伴的有限时间,会好好地品味。
古人就说“书非借不能读”。
第四,扩充知识面,不需要太多的财力,却分享好多书本。
恰如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换了,还是一样只有一个苹果;可是,你有一本书,我有一读本,我们交换读了,我却有了两本书的智慧!在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搞一届读书节的“漂书活动”,孩子非常喜欢,家长也非常支持,这样的活动已成我们的品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