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作品。
它是中国的文学瑰宝,在世界文学园里也是奇葩逸丽。
古人说,兵无常势,文无定法。
阅读方法也是这样,往往与读者的学习方式、阅读习惯、思想认识以及年龄职业等方面相关。
就一般读者来讲,如何阅读《红楼梦》这本书,现以个人体会试说之。
一,必读、通读。
为什么必读:《红楼梦》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以宝、黛、钗恋爱过程及其他红楼女子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真实而深入地写出了日益丰富的人性与社会制度、家族结构、封建礼教的冲突,揭示了人性压抑的痛苦及要求人性解放的抗争。
作品规模宏大,情节入胜,人物鲜活,结构严密,白话运用纯熟,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因而,凡有阅读能力的中国人,不读《红楼梦》实为一大憾事。
为什么要通读:《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一百二十回。
据前人考证,前八十回为曹雪芹作,后四十回系程伟元、高鹗续之。
后四十回思想艺术水平都逊于前八十回。
但是最后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黛玉病死和宝玉出走,还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续作的艺术也可称道。
所以,初读《红楼梦》要一个个章回耐心地读,要由头至尾地通读,才能体会完整的故事情节,才能欣赏到一个首尾完备的作品。
二,自主阅读。
曾有人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理,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宝、黛、钗。
鲁迅先生说过:"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绛洞花主>小引》)。
由是可知,初读《红楼梦》,切莫将历来的大家们论说当回事,不能先入为主,不可被框框条条所束缚。
初读时,可先看前言,便于了解内容提要;再游览回目,以便对全书结构的掌握。
阅读过程中,坚持自主阅读,这有利于形成阅读的探索性和认识的创新性。
读好一本书,要发挥自为驱动力,自由自在地读,不受干扰地读,自寻乐趣,自发质疑,自我探究。
只有深入地读,细细地品,静静地想,才能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兴趣精读。
一部《红楼梦》,惹出后世多少纷争。
这恐怕是曹公在世日也未曾预料的。
从与曹雪芹并世的脂砚斋开始,便对此书作了评论。
后来,著名的有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文学史上第一部引用西方哲学理论,构成完整体系的红学著作。
它以人生悲剧的理论,从伦理学、美学等多方面,探索了《红楼梦》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接着,又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等人的索隐派。
"五.四"以后,形成了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提出了作者自叙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红学研究又陷入政治批判。
现代作家刘心武则对《红楼梦》作了系列性的考证讲谈。
鉴此,通读后的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红学史上的有关观点,进行复读或精选章回细读,这对于加深理解、提升感悟,抑或相得益彰。
四,结合博读。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论语.雍也》)。
意思说要广泛地学习,要广见闻,多阅读,博览群书。
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由是,即使一般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应尽量根据可能条件,配以阅读一些其它明清时期的小说。
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名著。
还可以读一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关人文主义代表作,以及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有关文学名作。
这样,便可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五,适当作笔记。
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这对于积累知识很有必要,并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阅读情 *** 。
笔记大致有五种形式:一是摘抄型。
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语、诗句、精彩描述等摘录下来;二是提纲型。
将全书或章回结构、情节过程、人物演化等用提纲形式标注;三是感想型。
即对人物、事件等方面的读后感;四是评价型。
提出自己的认知,写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根据;五是注书型。
这是一般性阅读中最方便、最常用、最实用的读书笔记法。
以上所说,诚为管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