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们基础教育很重要。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的.《阿Q正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折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阿Q正传为什么叫“大团圆?”团圆是谁的团圆?这样的结尾与《祝福》有什么共同点?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阿q正传的大团圆是一种讽刺,阿q的悲惨结局和旧民主革命一样。
《阿q正传》《祝福》都是在剖析中国人的“劣性”。
让人痛恨的不是强盗的残忍,而是旁观者的漠然。
天大的讽刺呀!
你觉得看完《阿q正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看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发现他笔下所写的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为何会写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为了想要宣泄对人性弱点的看法吧!从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个要不得的想法。
“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胜利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能够转身就跑。
在文章中阿Q为了减轻外力给来的欺压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来逃避现实,于是愈陷愈深,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
精神胜利法是给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是却又因为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安慰。
另外,阿Q生活在没有人权的时代,他的社会地位非常低。
他靠出卖劳力生活,给人家作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但是阿Q他连基本的人生权利也没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连一间栖身的房屋也没有,只好长年在土榖祠里落脚,然后必须强迫接受有钱人的欺负,以及村里人们的戏弄、侮辱,这个现象让我感到非常的无奈,在现今社会似乎也是有类似的现象发生,似乎有钱人在社会里就是老大、而没钱的就只能成为有钱人底下的玩具一样被玩弄。
在没有人权的社会里他的这些做法是否可以给予同情呢?“阿Q精神”在许多人眼里是不被肯定的,因为它代表着自欺欺人、丧失斗志,认为它是阿Q在被欺负之后一种无能的表现。
但我却觉得“阿Q精神”有时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在受到挫折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阿Q精神”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失败的阴影,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我们重新树立信心,不断进取。
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
一场比赛只有一个金牌获得者,其余的选手则惨遭淘汰,这时“阿Q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和高手过招也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这种“阿Q精神”可以让我们获得比冠军更重要的东西——良好的心态。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鲁迅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应该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对人太过自私,不然永远都不会进步。
看完《阿Q正传》,感觉自己就是阿Q,不是么?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实用,并且用处广泛。
人生不易,在不易中我们怎么能坚持下去?一是有强大的内心,再者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
工作不好,是不是要劝自己,还有小胡一类的(小胡是地位和阿Q差不多的一个角色)。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事业不成,想想中国能有几个马云,心里舒服多了。
阿Q就在我们身边,阿Q就是自己,真得像鲁迅先生写得那样——阿Q死了,但他的子孙千千万,绵延不绝。
这样是说阿Q精神不好么?不是的。
我们有时需要阿Q精神,否则,我们是受不了外界的压力的。
自嘲一下,自我安慰一下,有何不可。
毕竟现实和理想是相差较远的,有时是很远,要不怎么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呢。
当然,不要学阿Q去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不要把痛苦转向他人而取得片刻的精神愉悦,那就有点儿欺软怕硬了。
当年读《阿Q正传》时,觉得阿Q很好笑,鲁迅先生无非是讽刺这一类人,怒其不幸,哀其不争。
读完,真的是一笑了之,还说这就是小说中的人物,社会上怎么会有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增多,对周围人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再读《阿Q正传》,真的是对心灵的一种震撼,鲁迅先生太牛了,把社会的人性能看得那么透彻,给鲁讯先生点个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