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比上年增加39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含独立学院309所),比上年增加51所;成人高等学校353所,比上年减少12所。
目前,中国只有两所大学开设性教育辅修专业。
一所是首都师范大学,一所是成都大学。
李扁分别采访了这两所大学性教育辅修专业的负责人,希望了解中国大学性教育概况。
成都大学胡珍教授介绍,大学开设性教育课,没有普遍性。
四川省内的高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共有七八十所,但开设性教育课的,目前只有三四所。
它们是四川师大,成都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原成都电子高专)。
这些学校是长期开设的,断续开过的则有十来所。
如乐山师范学院,开了一阵子又停了。
为什么开了又停了?这跟大学的开课机制有关系。
如成都大学规定,下属每个学院,应向全校开设两到十门公共选修课。
至于开不开,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要各学院的老师自己申报:我要开设什么课。
另外,学生得有30人报名。
如果老师不报,这门课当然开不出来。
如乐山师范学院之前开过性教育课的老师,后来说忙,开不过来,就不开了。
有的课,则是老师愿意开,可是报名的学生加起来不到30人。
胡珍说,有些课,在她看来,是很好的课程,可是报名的学生不足30人,也就不好开了。
像这样的课,成都大学每学期有五六十门。
成都大学性健康教育选修课的情况怎样呢?按胡珍教授的介绍,应该是僧多粥少,供不应求。
成都大学是通过网络选课。
胡珍教授的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是32学时,名额是100人。
一般是公布到网上以后,半小时以内,就报满了。
后来改成300人的阶梯教室,结果也是一小时之内,全部选满。
未报上名的学生意见很大。
于是,胡珍教授把吴银涛老师抓来,开性教育选修课,报名人数不论是150还是200,都是很快报满。
后来,又增加了徐亚吉老师,也是200学生报名,很快报满。
算起来,三个老师,一共提供700个选修名额,实际上还是不能覆盖所有学生。
据成都大学2011年招生计划,该校2011年面向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4210名本科新生,并拟在省内招收2060名专科新生,招生总计划达6270名。
以上是胡珍教授介绍的四川省的情况。
那么,全国的情况如何呢?首都师范大学的张玫玫教授介绍,国内还是有不少大学开设有与性教育相关的课程,但直接叫性教育的,只有首师大,和成都大学。
内容涉及性教育的课程,其实挺多。
很多医学院校,如山西医科大,上海第二医科大,中山医科大学,北大医学部等,都有相关课程。
而师范院校开设性教育课的,全国不下十几所。
当然了,师范大学,每个省都有。
而各地级市,也还有师范大学、师范学院。
能不能开得出来,就不好说了。
就总体情况来说,我们缺一个调查,中国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的状况,要拿到准确的数据,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调查,要投入人力物力,最好是请专门的调查公司去调查。
一般的学术机构恐怕没有这个人力。
要说概况呢,凭经验来讲,性教育在大学的开展情况,应该说是比想象的要好,比真正的需求呢,又差一点。
类似这方面的课是有,但是不是到位,能否恰到好处,让学生很满意,很解渴的可能不多。
当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不能要求那么高。
张玫玫教授说,要说学生当中有多少人选这门课,或者说这门课的覆盖面,实际很有限。
一个课堂才几百人,面对一届学生,比例其实挺小。
以首师大为例,选修性教育课的应该只有二三百人,但是一届学生有多少呢?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计划招生2640人。
网上查到该校2009年招生简章,其中介绍,学校现有各类在校注册生总数28,183人。
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475人,硕士研究生4,881人,博士研究生394人,成人教育学生11,139人,外国留学生1,294人。
粗略算来,如果选修性教育课的都是本科新生,大概比例是十分之一。
当然,选修课或者说公共选修课,与辅修专业还不太一样。
辅修专业是修双学位的学生,将性教育作为一个学位课程来修习的,要修满46个学分。
要修满16个学时,或32个学时,才能拿到一个或两个学分。
46个学分,差不多是要修满700个学时的。
这么多学时,是在两年半的时间内,由十几位老师上出来的。
这些老师来自不同的院系,如政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院,文学院。
在选修课当中,或者说,大学生,比较典型的问题,问到性教育老师的,大概是什么呢?张玫玫教授说,典型问题,有同性恋方面的,有情感方面的,也有生理问题。
堕胎问题有没有问的?也有。
因为我是女老师,所以,有的男同学想问,也有托女同学来问的。
为什么大学少有开性教育的课程?你认为中国在性教育方面怎么样?中学生爱情观、性教育观的大地震周口婴儿案的调查。
让人眼里生疮,天使婴儿引出的竟然是家庭矛盾引起的婚外情。
婚外情发生化学变化进而引起一出骗子谍中谍的连环局。
但是你就认为这就属于头条里的奇葩热新闻吗?那就太小气量了,昨日我所在的城市张家口发生了一起头条里都没有的新闻。
一个17岁的高中学生,捅死了和他开房的同学兼女朋友。
听一听哪一个更刺激?更“崇拜”哪一个?刺激与崇拜的背后。
是高中时期学生恋爱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由此造成底线的突破,中学时期恋爱身后的“性”泛滥。
又在重蹈美国60年代性解放的覆辙。
导致艾滋病的蔓延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据《中国公共卫生》2018年第12期调查显示,高中男生艾滋病在2005、2008、2014年报告率分别为45.0%、66.2%和73.8%,女生分别为49.7%、70.1%和77.4%。
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难道不该引起我们对高中时期学生恋爱以及性教育的重视吗?第一,传统教育的谈情色变,谈性癌变,家庭教育的先天不足。
中国人崇尚谈德、谈文、谈理想。
但一谈到情爱,父母就色变。
你谈到性,那就癌变。
这就出现了新时代,所谓的双流现象。
父母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与思想。
他们认为高中时期就应该谈学习。
不应该谈情谈爱谈性。
但这一时代的学生所接受的思想与传统非常不一样。
父母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已经不能再约束他们。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据全国性教育家庭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小学有87%的父母给孩子做过简单的爱情和性启蒙教育。
随着。
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上升,学业压力增大。
这种教育慢慢避而不谈,因此初中的三年和高中的三年。
总共六年时间的爱情观教育和性教育就会出现严重的真空期。
而这六年时间,正是一个学生性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
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应该借力打力,巩固小学时期的教育成果。
不仅给予学生学业的关注,更要多关注一下这段时间等爱情观教育和性教育。
让他们从书籍,视频,各个渠道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学校开设的课程流于形式。
恋爱问题重“罚”不重要“教”。
性教育课在高中时期,根本就不开设。
只要我们到各地的初高中的校规校纪看一看,就会发现一条“天子剑”条例,只要男女学生不正当交往,轻则停课,重者直接开除。
就以我曾经看到过的为例,其一我所在的地方学校。
每到高考完了的毕业季。
就会发现成双成对的高中情侣去外边宾馆。
其二。
每到吃毕业会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只平时所统计的学生情侣数目只少不多。
其三,各个学校成立“鸳鸯别动队”,用来打击地下情侣,但打击效果甚微,高压就销声匿迹。
低压就死灰复燃。
其四,曾经我有一个学生。
学习成绩不错,就是由于父母没有对他的爱情观和性教育及时的校正。
在学校多次恋爱,最后被学校开除。
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不在少数。
因此。
作为学校我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开设这样的课程,以避免这样的惨例发生。
第三,社会娱乐成风,娱乐爱情偶像正在成为当前年轻文化大主流。
当前社会的娱乐成风娱乐至死、娱乐至风、娱乐至,已经渗入到年轻一代的骨髓里。
图快感,找一时之乐。
低质量的网络言情小说大行其道,哪个学生手里没有几本这样的小说呢?甜得发腻的偶像爱情剧已成为年轻学生嘴边的美团快餐,哪个学生不是经常去喷这些东西呢?当《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寒武纪》等高颜值成为新时代的文化指南针时,我们或许感受到是曾经的甜蜜蜜,醉生梦死的动力已成生活常态。
但娱乐所带来的慢性毒性,正在侵蚀的每一个带0的后代。
有人感叹现在的父母好难当,好难当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好莱坞方式洗自己国人的脑子。
固然洗的越强大越好,可惜的是洗得到处都是白条肉,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英国心理学家苏珊•奎利姆曾说:爱情小说是“理想化的、完美主义的、以及逃避现实的。
”我们的社会,正在用自己的娱乐制造着一个个逃避现实到白条肉,而且实现了从量产到工厂化生产这样一个可怕的后果。
娱乐过度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可怕的,希望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对这种慢性自杀引起足够的注意。
让文化充满正能量,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中学生三观不正所引起的, 神“昏”,如果再不引导,他将来的人生就会跌倒。
中国的性教育几乎没有!现在的小学没有,初中高中有简单几句话,大学有没有专门的性教育课,这要看哪所大学了。
由于在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性教育课,对性的认知几乎等于零,当时谈恋爱到快要结婚的时还不敢牵女方的手,怕被熟人看见;改革开放后的年轻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对性的认知一知半解,但却也无师自通,两个小青年认识不到十天,就到宾馆开房,这样性的随意性,导致了部分小青年不愿结婚,有的既使结了婚也不愿要孩子,害怕承担家庭责任的恶性循环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们深思和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