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可能会产生积极的结果,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结果。
一、各朝各代都有史官,记录帝王言行和当前发生的事,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档案。
比如晋国、魏国的《竹书纪年》。
春秋时期,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人民,大臣赵盾多次劝谏。
灵公不但不听,还多次派人刺杀赵盾。
后来,晋灵公被赵氏族人赵穿杀死。
史官董狐在记载这件事时,不畏强权,坚持原则,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留下“董狐直笔”的典故。
二、执政者修史因为以前的史书上,有很多对当下朝统治者不利的记录和言论,所以执政者会派史官按照自己的意志对以前的史书进行篡改。
目的是改变统治者的形象,混淆视听,使统治合理合法化。
修史往往会造成文化的浩劫,比如清朝修《四库全书》,大量书籍被改毁。
三、民间爱好者编史民间历史爱好者搜集史料,编写历史,比较注重史实,但也会加入自己的好恶,不是那么客观。
四、史学因为史书上记载的历史并不见得真实,有的事件并没有记录,久远的历史无从考究,所以需要对历史进行研究,揭开历史真相。
同时,借鉴历史,不忘教训,为当下服务。
当史学成为一门学问的时候,当史学家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当史学作为在媒体上一种卖弄的手段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
一种是负面的,因循守旧,混淆视听。
一种是积极的,破除旧制,改革进取。
其一,学习历史可以掌握比较深刻的历史智慧,这个就是所谓的鉴往知来,能够增加你对现在和未来的把握度。
比如商鞅变法的徙木立信,这个历史典故,中国的所有初中同学都学习过的,但是这个历史典故在很多学生的大脑里存了一辈子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用点力气搬运一块木头就能赚钱,这样的事情按说也会有人相信,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天子的政令不出国都,诸侯的法令不出城门,大夫的家法不到士民,在没有信用的社会,谁先讲信用,谁就能树立最大的信用。
所以秦国在商鞅时代就用金币树立了信用。
几千年前的历史故事,鉴往知来,有历史感的读书人重在运用,比如你用鼠标点一下新闻就会赚钱,这样的事情就有好多人想不开,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网络问答就能获得金币奖励,这样的事情更是想不明白,更别说去做了,所以历史的作用不是学习,学习本身不会起作用,重要的是你怎么运用历史的典故,利用历史的智慧于生活实际,进而通过研读历史增强自己对现在和未来的把握和理解。
其二,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历史还有比较新颖、比较实用的地方,就是增加你的词汇量,能够让你真正看懂历史电视剧和古代小说,增加你讲故事的材料和历史思辨能力。
可以对剧本和历史进行比较研究,达到明辨之的程度。
中国的历史学博大精深,运用历史智慧,也就是古为今用,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和探索绝不仅仅是实用的目的,它还能丰富文化知识和沉淀文明遗产。
但就比较现实的意义来说,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最为显著。
第三,历史认识对现实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深刻把握历史, 认清国情, 为认识社会发展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历史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历史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揭示出必然的内在联系,寻找规律性认识。
并且,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认识一国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才能认清该国的国情。
因此,史学的社会功能、现实意义在于认清与把握国情,提供未来发展方向的可靠依据。
第四,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作用。
中国历代统治者极其重视史书的修撰,把史学看作“经世致用”之学,并把史学与治乱兴衰联系起来。
孔子认为 “《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历代统治者也大都注重历史的教训“以古为镜”, 常言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史学具有的鼓舞、教育的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 *** 。
历史实践表明,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精神,是这一民族自我保存、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动力与源泉。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堪称民族脊梁的伟人,他们的精神力量永远鼓舞着后人振奋向前。
第六、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史学的功能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历经曲折,积累了丰富的认识自然的经验。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地理的著作,也出现了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第七、史学呈现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使得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增加各种各样的知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上其他民族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学史可以增加各种知识,扩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吸收中外优秀文化。
历史的具体功能:1、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功能。
2、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预见未来。
3、陶冶人们的品格情 *** 和启迪人们的智慧。
4、增强参与意识,提高执政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决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