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是美德是什么意思

节约是美德是什么意思,第1张

节约是美德是什么意思 节约是一种美德,但对社会发展来说真的好吗?

感谢你的邀请!很高兴回答此问题。

季文子贵为鲁国的相国,就算是生活上奢华一点,恐怕也没人会说什么。

但他却十分俭朴,除了朝服,居然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

他也要求家人过俭朴的生话。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心里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远比自己的享乐重要。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位居高位的人,一生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比如,毛泽东、周恩来......即使他们当了国家领导人,也依然生活俭朴。

这不但无损于他们的形象,更体现了他们高洁的品行,令人敬佩。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奉行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大概没有几个孩子能体会吃不饱、穿不暖的感觉。

良好的生活条件,也使很多人忘记了节俭这一美德。

有的人互相攀比穿的衣服是什么名牌,自己有多少零花钱,自己家里有多少套房;开什么高档车等等。

他们在攀比这些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忽略了品行的修养。

古人云:万恶"奢"为最。

"奢"是祸根,是恶源,是贪根。

奢侈容易让人懒惰,甚至腐化堕落。

我们应该提倡节俭,只有勤俭节约才是陶冶品行的良方,克敌制胜的法宝。

提倡节约对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我来回答:节约是一种美德,这点我非常赞同,但是,那得看是在什么社会什么时候!在当今现代社会,是个看流量的时代。

而国家的经济高速的发展,全赖于国民经济的高速运行,如果运行趋于缓慢或停止了运行,这个国家的经济肯定也就倒退或崩溃了!凡懂经济学的都知道:流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变化的存量

比如:年初存量是A,年末存量是B,那么这一年的流量就是(B-A),而“存量”,就是一个时间点上的“值”。

就好像你的yhk帐户,你在每次取钱后,取款机就会显示你还有多少钱在你的帐户上一样,这就是你当时的银行帐户上的存量。

既:一段时间的流量=这段时间期末存量-这段时间期末存量。

这个问题好像上高中时就学过,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说这些就是要阐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的规律问题。

而说白了,经济运行的快慢,就是个货币交换、流通的快慢问题!六七十年代,国家贫穷,人民穷困,那时的人们过日子极其节俭,真可谓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即便是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饭桌上就更别提了,除了过年过节,能见到肉食外,平时都是连油腥都极少见到的。

粗粮、蔬菜是主食。

而南方农村,那时候吃大米饭,有的人舍不得炒菜,用酱油拌饭,是常有的事。

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那时国家还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商品都是要凭证券供应的,诸如什么粮票、布票、棉票、油票、副食券等,商店有货顾客没票啥也买不成!那时候,家里有“四大件”的,就真的是很了不起的家庭了!“四大件”是啥?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也!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攒了二年工资,花120元买了块天津产东风牌手表,戴在腕子上把衣袖拽的低低的,都不敢当着人前看时间,就怕别人说小小年纪不知道节俭,奢侈浮夸。

那时候不光这些,即便是谁谁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也用纸条、布条把大梁、底梁、后衣架等裸露的部位,缠了又缠,裏了又裹,一来怕蹭掉漆,二来也是怕露出新车模样,招别人妒忌。

那时候,工作人员穿衣服以打补丁为美,差不多人人裤子的膝盖上、屁股上,都打着四五块补丁,就是上衣肩头上、肘部也都打着补丁!那时,衣服上打的补丁越多,越是艰苦朴素的象征!会让人肃然起敬的!那时候人们手里也真的缺钱啊!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试用期或学徒期,每月的工资是21.5元,而老正式工每月工资34.5元就算不低了!呈然,那时候低收入低消费,猪肉每市斤0.8元,羊肉每市斤0.4元。

一斤白面0.183元,一斤玉米面0.135元(城镇市民商品粮供应价)每月三十多元的工资就能够养活一大家子。

但那个时代国家的经济发展,几乎是停滞不前的,国家穷,人民穷,全国都是穷过渡!说到这里,想起一个那时流传的笑话:说是农村一户有个老爷子好喝酒,每天揣着两毛钱,偷偷跑到村供销社去喝二两,那时也没有太好的酒,就是八毛钱一斤的红薯散白酒,老头子每天到供销社用黑磁碗,打上二两白酒,花上0.16元,剩下四分钱便买两块饼干就酒喝,几乎是天天如此。

然而,有一天老头正在喝酒吃饼干,被前去打酱油的大儿子给踫上了,大儿子一见他爹正在喝酒又吃饼干什么的,心疼的把两只眼瞪得牛卵似的,说:“爹!咱家有多少钱能被你这样作啊?这日子不想混了咋滴?”。

他爹一见被儿子踫上了,本就理屈,只能红着老脸辩解:“瞧你说的啥话!我就喝了这二两小酒,就不能混日子了?”。

说完,仍旧在喝碗里剩下的酒。

他儿子一看气不打一处来,赌气的从口袋里掏出来二分钱,买了一盒火柴(那时的火柴2分钱一盒)。

打开火柴就一根一根的划了起来,一边划还一边赌气的说“咱就不混了!”,“咱就不混了!”。

老爷子一见儿子赌气浪费火柴,肉疼的一阵抽搐,赶忙把剩下的酒倒入口里,大喊道:“你快给我住手!我往后不喝酒了还不行吗”?一边喊一边把火柴从儿子手里夺过来,数了数落在地下的火柴棒,心疼的咧着嘴说:“他玛德,浪费了五根!造孽啊”!这其实也不算是个笑话,因为谁看了也笑不出来!那时为了二毛钱的酒,和二分钱的火柴,爷俩只想反目成仇,那该穷困到何种地步?这样的事情拿到今天来说,绝对是没人相信的!但那确实是当时农村人,穷困潦倒的真实写照!过惯了穷苦生活的那一代老人们,绝对看不惯现在的奢华、浪费、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般的生活,认为现代人这是在作孽,这是在恶意的挥霍浪费资源!是暴殄天物!我们小区里就有这样的八十多岁的老两口,成年穿着三四十前的衣服,吃着六七十年代的饭菜,春节孩子们给送的猪肉,都放到现在半年多了,有点变味儿了还舍不得扔掉,前几天剁了馅子蒸了包子,给我送过来几个叫我尝尝,我一吃便满嘴腐肉的酸臭味,不仅吐了,而且还连剩下的包子也扔掉了。

我想,你们节俭并没有毛病,这大岁数了吃坏肉,会吃出病来好吧?肉重要还是命重要?不会连这也分不清吧!这老俩就一直看不上现代人的消费观,整天把艰苦朴素挂在嘴边上,说什么现代人变质了,花钱如流水,造了孽了,地球要毁灭了,国家又该闹回大灾大难了等等。

我一见他们说这个,就实在的不爱听,于是便反驳他们,我说你们得了吧,这都啥年代了,还抓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老黄历不放,现在是市场经济好吧!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品、货币大流通,越流通的速度快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就象你们那样还省吃俭用的,舍不得花一分钱,国家每月给你们八千多元的养老金白瞎了,光挣不花,都像你们一样,国家经济还发展个屁呀!最后老俩抬杠抬不过我,哑口无言,不欢而散。

结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那得看是什么时代,什么场合。

节约,在六七十年代,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绝对是人人敬仰的一种美德。

但,在现代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节约,绝对是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为,节约,绝对会造成消费低迷,而消费低迷,则会造成商品滞销,商品滞销直接带来国家产业的不景气,则会引起国家经济发展的倒退或停滞,使我国的国富民强成为泡影,百害而无一利!但节约,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也不能全盘的否认,这个传统美德我们照样还是需要发扬的,但我们发扬节约的美德,应该是建立在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上的精打细算,而不是六七十年代时的“死抠滥攒”。

是一种新时代、现代化的勤俭节约的模式和美德!珍惜资源,杜绝浪费,是我们划时代的节约口号和美德,让我们国家的现有资源全部达到合理的运用,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样,会让我们的国家变的更加繁荣昌盛和富强!大家说对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5234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1
下一篇 2022-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