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的意义是传授学生以或某方面的知识,这是较直白的较直接的意义。
当然教育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故还有育人的意义,这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的熏陶尽可能的改正和纠偏自己先天和后天所接受到的不足,把自己自身的光辉发挥出来;把他们培养成自己想要、家长期望、社会有用的人才、把他们培养出有灵魂、有思想、有坚定信念、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这是学校教育的意义所在。
学校教育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程度的衡量性标志。
是社会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统领工程。
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指示剂。
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社会成份的改变必定会带来人民观念的改变,而观念的改变又会影学校教育的方式和理念的改变,所以学校教育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社会某一种方式的改变。
学校的定义历史来源: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
孟子曰:“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从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较高的地位。
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黄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他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之能。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之实践时,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只不过对于“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之个性发展国家需要及社会进步,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由此可见,学校这一组织之特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使命,自古至今,教书育人成了这一组织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伟人;便是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
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像哈佛、MIT、斯坦福这类的学校的教育水平是否被过誉了呢?我2017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过访问学者,在MIT有一些朋友,在哈佛和MIT做过几次讲座,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我认为你提到的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并没有过誉,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高水平。
仅仅以哈佛肯尼迪学院的讲座为例,每天都有无数场,而且来的讲者,基本都可以说是国际水平,有些讲座为了吸引人,还提供吃的。
有的访问学者说,一周都在各种讲座上面跑,连吃饭都解决了。
有几位来自中国大学的访问学者跟我感叹说,怪不得哈佛的学费几万美金,光听讲座都要挣回来了。
我在香港大学也做过访问学者,我没有踩港大的意思,港大在亚洲排名很靠前了,说实在话,光看学校讲座的水平,跟哈佛大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港大的朋友请谅解我这么说。
哈佛大学的中国访问学者很多,很多时候是为了镀金,回来升职什么的。
拿学位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我们那一年,我感觉访问学者的数量是读学位的中国学生的数量10倍,也就是说,你要想在哈佛读学位,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挤进去的,很不容易录取。
而在读学位的人中,读博士的又远比读本科的多,哈佛本科是他们精英中的精英了。
有一次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我认识几位在哈佛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小小年纪,真的打交道的那种周到,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哈佛一年在中国也就招几个人本科生,有的年份一个也没有。
学术方面,我不搞学术,不好说什么。
我可以说,哈佛的学生,那种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绝不一般。
肯尼迪学院学生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有一些非洲的同学,可能回家几年就要当首相了。
哈哈!从多元性,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等方面来说,我觉得哈佛、MIT等学校的学生,真的是国际顶尖水平。
参加活动时跟数学大咖邱教授合影2019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演讲嘉宾
严格来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实际上就是高等教育的差距,美国的科技实力强大,在于有优质的高等教育,所以,鼓励更多的留学生到美国的顶尖大学学习,利大于弊,那些诋毁留学生的人有井洼心态,有的人老是担心人才外流,留学生不回来,不要害怕,第一是大多数还是会回来的,即使留在美国的,也有相当多的人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了贡献,不管怎么说,封闭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国家是支持留学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