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形势下,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德育教育。
当今学校的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而支撑学生健康成长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德育。
为此,创建有效的学校德育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中职德育的有效性,这是广大的教师需要认真探究的一个问题,意义重大。
一、德育教学中的主体性现状 1.教师观念难以实现真正转变。
现存德育单向灌输模式存在的一个错误的预设前提,即教育者是道德的权威、真理的化身。
从教育的起点上,传统德育就已经把学生视为“道德病人”。
教师是与学生对立的道德权威者、道德完善者的形象,而学生是道德无知或品行卑劣的代表。
尤其职业教育的实践中,面对着几乎是被普通教育淘汰下来的“双差”学生,教师更容易把对学生的约束、规范看成帮助、教育学生,是为学生好,是对学生的爱,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的一种方式;把学生看作一块道德白板,要靠成人、教师去描画,没有把他们看成有主体性的自我道德建构者,难以实现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更难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2.现代中职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现代中职生生长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极大发展的时代,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增强。
朱小蔓教授指出:社会发展至今,“反哺文化”、“反社会性文化”的出现,已客观地打破了教育者原有的角色权威,尽管在传统文化积淀方面,教育者是优越于受教育者的,但在多种文化样式方面,教育者是不如受教育者的,因而德育单向的灌输失效是必然的。
中职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已经不再受以往传统的、封闭的一元价值观的左右,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时常在自己的行为中实现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虽然说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也确实有着许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
“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在今天应是一个值得大力倡导的德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新观念。
二、解决中职学校德育面临问题的对策 1.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在进一步实施新课标与素质教育的当今,德育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作为教育部门、学校的领导,以及教师来讲,应当敢于正视挑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未能够切实解决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因此学校的一些领导和教师觉得智育是硬道理,德育是次要的,从而出现了轻视德育而重视智育的情况。
尽管智育和德育都是为了发展学生,实现教育的目的,可毕竟是有侧重点的,德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辨别是非,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它的重点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
2.注重互相衔接初中的德育内容。
中职德育需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在组织德育内容上,教师应当以一项德育内容作为核心,从低到高,从浅到深,从近到远,螺旋式的上升。
分年级和分阶段地实施德育,连续地和阶梯式地进行教育,进而使得德育的内容能够有效的统一和协调,以及相互地衔接和渗透。
3.有效地体现教学课堂主渠道的优势,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渗透德育。
教学的过程,不只是讲解文化知识的过程,尤其重要的教育人,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并且德育不能够脱离智育,智育也不能够脱离德育,德育和智育是有效统一的一个整体。
这就需要所有的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正确地处理德育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明确德育和智育之间互相渗透的关系,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实现理想的德育效果。
4.健全德育的评价标准。
教育主管部门与中职学校需要注重德育学科的建设,需要提高德育学科教师的待遇,跟其他学科的教师享受到一样的考核。
学校的德育班子可以跟政教处加强联系,全面、准确和客观地检查德育学科的教学情况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
结合有关的评价要求,全面地评价班级的德育现状与德育学科的讲解情况,且要把评价的结果当作德育学科的教师评优和晋职的一项标准,与此同时,也当作评选优秀班集体的一项关键内容。
针对德育学科教师的评价,中职学校应当创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将教师的师德、实施德育的效果和教师的修养当作评价教师的重要方面,并非一味地以分数论高低。
5.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注重中职学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使教师增强为人师表的思想观念。
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不但应用自身的知识,而且还应当通过自身的品德来影响学生,以及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修养和学识来有效地引导学生。
试论如何发挥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