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温馨提醒大家,如果不是对本专业彻底失望或失去兴趣,或者觉得本科的专业没前途,最好不要随意跨专业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难度较大。
有一种情况,是可以跨专业报考,就是报考相近的专业。
比如,学会计学、或学经济学的报考金融专业;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或电子信息工程的,报考自动化专业等,这些专业相近,专业课上有交叉重叠,跨专业难度相对小一些。
其次,确定报考学校档次根据自己的实力,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切忌盲目。
比如你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建议报考你专业的双一流中的一流学科大学,报考双一流中的一流大学,一来竞争太激烈,二来这些学校部分老师可能会对第一学历有要求,三来专业实力可能和一流学科大学差不多。
最后,确定报考城市。
大学是具有城市属性,城市经济越发达,大学也会随之跟着快速发展。
这在我国大学历史上已经有许多案例,典型的如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还有地理位置不佳的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双一流大学。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很多准备考研的学生也比较关注类似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不同,在选择目标高校的时候,除了目标学校的整体实力之外,更应该关注目标学校的学科实力,学科实力相近的情况下,再考虑学校的因素。
学科实力越强的高校,往往会有更多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和实验室,这对于研究生的学习体验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对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在选择考研目标学校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的学习能力、时间安排和复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同时也有足够的复习时间和较好的复习环境,那么可以冲击一下A类学科的高校。
在决定具体高校的时候,如果在学科实力上都同属于一个档次,那么往往211、985类大学的竞争会更激烈一些,此时如果想获得更大的把握,也完全可以考虑非211大学。
虽然非211类大学在整体的资源整合能力上,可能会有所欠缺,但是非211大学也完全有能力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通常来说,在考研复习的初期,并不需要急于确立目标学校,在复习的初期可以多选择几个不同层次的高校,然后根据自身的复习情况来最终确定一个目标高校。
在最终决定目标高校的过程中,也应该参考一下往年的成绩,按照历史经验来看,研究生考试的成绩差别并不会特别大,近两年的录取成绩具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
最后,普通本科生考研重点大学还需要重视复试环节,当前复试环节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要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还要重视实践和科研经验的积累。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