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一是强化责任。
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并且要求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督促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二是注重实效。
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的评估为重点。
同时,评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引导,尤其是县级积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三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
努力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社会关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个门槛,即基本办学标准评估。
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
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这是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的评估和对县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两个方面。
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
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对县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
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级工作评估指标。
一个参考,是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确定这个程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充分体现督促各级地方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履行职责,特别是在县级自评环节中,可以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原则。
二是逐级督导评估,做到层层把关,以保证质量。
三是体现国家意志,以省为主实施,国家规定督导评估的基本内容、基本标准和工作程序,省级组织评估,国家最终审核认定。
从2012年起,将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并适时公布名单。
同时,为保证督导评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还规定,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所辖内申请评估验收的县进行督导评估前,要向社会公告,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特点?这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创新:一是更加强调科学性。
均衡督导评估中校际间差距的评估是以学校为单位采集数据,并作为评估依据。
同时,为了真正起到推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的作用,在计算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间差距状况时,运用了统计学中常用的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评估认定主要依据相关指标的计算结果。
最终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从而保证督导评估的客观性、严肃性。
二是更加强调开放性。
鉴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背景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策略不同,这次的均衡督导评估体系在指标和标准两个方面,作了更加开放性的设计。
在指标方面,既规定了国家的统一指标,又给地方留出空间,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适量增加指标;在标准方面,国家提出了面向全国范围的最低标准,同时也允许地方根据实际,确定更高的评估标准。
三是体现公众参与性。
这次督导评估体系最大的创新就是体现公众的参与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督导始终强调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此次制定的均衡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将公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的重要参考,意在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使得评估的结果能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
同时,也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更加了解身边的每一所学校,以逐步缓解择校的矛盾。
此次《办法》中明确规定,公众满意度调查由省级督导评估组组织开展,也可由省级教育督导委托统计部门、科研单位、专业调查等进行。
调查对象包括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以学生家长为主。
调查方式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
《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申请评估认定的县所要达到的前提条件,也称为“门槛”,是出于什么考虑?《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后进行。
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防止低水平均衡。
理解均衡不能片面,校际间差距小、均衡水平高的县,不一定就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达到了当地规定的标准。
因此,设定“门槛”,就是要保证在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能达到本省标准,成为合格学校,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均衡。
二是进一步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通过“门槛”的设定,也是尽快实现推进《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均衡是动态的,是相对的。
均衡督导评估在制度设计上有哪些考虑?此次建立的均衡督导评估制度,不仅要求按照以往工作惯例加强过程督导及体现“以评促建”的原则。
同时,针对均衡发展的特殊性,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复查制度,对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对已公布名单的县进行复查。
监测过程包括评估认定前与评估认定后,及时更新监测数据,实行动态变化的跟踪,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复查工作将在评估认定后有周期的开展,如复查中发现获得评估认定后连续三年(非常情况除外)不能达到《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标准的县,撤消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
通过过程督导、监测、复查等制度,旨在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首先是督促地方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
督导部门将通过过程督导、正式评估、复查、监测、公布结果等工作机制,督促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造薄弱学校,努力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差距。
还将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对工作不力的加以督促,责令整改。
其次是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
《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内容与标准,督导部门可以根据8项校际间均衡评估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过程性督导,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指导各县级针对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再次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
结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各省已经提出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度,以县为单位的时间表。
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结合各省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和步骤,有力推进均衡目标任务的完成。
同时,通过缩小校际差距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可以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当前存在的择校热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计划总结计划现在安徽新招聘初中老师,对学历有什么要求?谢邀。
日前,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一些新规引人注目。
其中对新招聘初中老师的学历进行了严格要求,要求全省初中新招老师最低学历为本科学历。
来让我们看一下这项新规: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后勤及生活用房,办学基本标准明确,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小学不低于8.5 平方米,初级中学不低于9.5 平方米。
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7.7 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0.6 平方米。
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每6 个班设置1 个篮球场或者排球场。
篮球场、排球场原则上不在田径场内建设。
中心城区学校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直跑道(小学60 米、初中100 米)田径场一个。
新补充教师,小学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专任教师学科、年龄、职称、性别等结构合理。
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以及骨干教师等都有明确规定,尤其是体育艺术师资增加,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都要达到0.9 人以上。
这也就是说,从硬性指标上拔高了新招老师的学历水平,从而提升了初中、小学老师的准入门槛。
不过好像笔者现在也很少见到初中学校招聘本科以下学历了,至少在合肥,研究生都不罕见。
为人师表,首先要足够优秀,才敢教书育人。
安徽对新招教师的学历要求,可参考下2017年的安徽教师招聘统考及特岗教师招聘的报考条件,如下:1.符合招聘岗位要求,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条件(含已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且参加2017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在2017年7月底前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2.本科毕业或高等师范专科毕业。
3.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86年6月1日以后出生)。
可见,安徽新任教师招聘大都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师范院校大专及以上学历。
所以,安徽新招聘初中教师,你得有本科学历并且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报考。
另,现今教师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了,除了学历要求,对专业、是否师范生也会有所要求。
一般本科学历、专业相关、有教师资格证即可报考教师招聘,然高中大都需要研究生学历或者重点本科才能报考。
每个地市及学校招聘条件略有不同,应以公告为准,加油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