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外,走进自然,感受更丰富多彩的世界,学会知识,接受思想的洗礼,直接地接触现实生活。
保护母亲河,我们喊得很响亮,可是在学生眼中,大概就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我们就组织学生到香山宫。
学生瞻仰了莆田历代水利功臣石像,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特别是听了莆田第一任县长原鲁山的事迹后,大家更是为他的公仆情怀深深折服。
这就是实践的魅力。
学生自主的想知道钱四娘修建木兰陂的故事。
人家一说,说她如何携金筑陂,说她如何投水自尽,说她如何埋身香山,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她的大爱精神所感动。
学生还自己去查看历史遗迹,了解相关故事。
在他们眼里,治理母亲河真真实实的不容易,多少人,多少物,多少心,都凝聚在那。
这样,研学活动不尽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熏陶了学生的思想情 *** ,这是课堂上很难学到的。
当然,研学之前,应该明确研学目的,选择合适的研学地点,以便达到研学的效果。
你会组织学生研学吗?有什么故事也来分享一下。
也就是这几年,研学旅行活动逐渐兴起,虽然上级重视,家长支持,学生喜欢,但真正落实到学校执行层面,却是良莠不齐。
如行而不研、学而不旅式研学,那么,研学旅行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呢?小马老师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在浙江温岭召开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的年会活动,也去一些研学基地参加学习,收获很多,但这不是我想要说的,回来后,我认真研究了别国的类似做法,主要是怎样定位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选定有效的研学模式等方面,暂且写一点邻国日本的经验,给大家作个参考。
日本:研学经验丰富,有着完善的制度体系。
在日本,这类活动叫修学旅行,据查源于1882年,后得以在全国推广。
文部省在1955年颁布《关于中小学远足、修学旅行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将修学旅行作为重要的学校教育内容。
目前,日本的修学旅行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如文部省发布的各类突发事件及其他注意事项,各地方政府颁布《国内外修学旅行实施基准》,规定修学旅行的实施对象、时间和范围等,学校也有一些自行的做法,一般是委托旅行社代办旅行业务。
其修学旅行的主题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
如日本埼玉县熊谷市玉井中学会组织去初二学生去京都修学旅行,每年的主题各不相同,有“触摸古都街巷,学习历史传统”“侘、寂、雅”等等。
另外,周边的韩国、新加坡,遥远的美国等也都有类似的研学旅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想,借鉴是为了少走弯路,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推进。
研学旅行,最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通过研学旅行拓宽视野、舒展胸襟、培养能力,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方向。
欢迎点击关注,点个赞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