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故事

校园小故事,第1张

校园小故事 一个关于校园诚信的小故事

镇江8日电 丢下一枚五角钱硬币,拿走一份报纸。

报纸售完来取钱时,报款分文不少。

记者上午从江苏大学获悉,该校自去年11月在学生宿舍三区学生公寓门口摆出无人售报摊以来,半年下来总共销售了2万份报纸,却不曾出现一例拿报不付钱的事,无人售报摊上演了一个大学生诚信故事。

无人售报是江苏大学三区学生公寓中心去年推出的特色服务项目之一,不仅为学生就近买报提供了方便,而且凸显出校园文明新风。

昨天下午4时,记者来到江大,见到了这个名声在外的无人售报点,只见木方凳上放着厚厚一叠当天的扬子晚报,旁边写有“无人售报,每份五角,自找零钱,欢迎购阅”字样的小黑板,另外摆了一只供买报人自付报钱的塑料盆。

据无人售报发起人、该区学生公寓管理员张君霞介绍,半年来,这里的扬子晚报销售量每天都有120份左右,最高时达160份,没有一个同学拿报不给钱,有的口袋里钱不够,第二天拿报时再来补上,少数同学买报甚至从不找零。

下午5时20分,管理员对一天的销售进行了统计,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本该卖出89.5元,实际收回了95元! “买报付钱,并不是区区几毛钱的问题,而是体现了一个大学生起码的素质。

”一位买报的同学表示。

信息系大二学生王同学也告诉记者,无人售报的确太好了,能够使大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被信任的感觉,即使不买报也可以随意看报,不用看卖报人脸色。

江苏大学一些老师也反映,无人售报活动是建立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诚信基础上的,既给同学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诚信度的考验,半年售出2万份报纸不少一分钱,反映了同学们的诚信素质。

据悉,该校将把卖报收入,用于购买衣被,洗净后无偿捐赠给来自特困地区的新生。

校园安全小故事200字?有哪些让你仍然记得的校园故事呢?

谭家秋峪下乡二三事记得上世纪,1972年的初冬时节,学校(高中)组织我们去谭家秋峪下乡,搞社会实践活动。

几件事这些年一直萦绕心头:一,我们的房东。

谭家秋峪村最前边的崖头上,有一排房,这是第四生产队的场,场的后面紧贴着崖头是一条东西路,中间叉道是一条南北向的胡同,向后走第二排,胡同东边就是我们的房东,记得好像户主在外工作,女主人五十多岁,高高的个,发福的身材,穿着“兰士林”大襟褂,为人和气。

我们四五人住在西房屋,早上起来有的打扫卫生,有的挑水,帮房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房东为我们提供热水。

就这样住了一周。

二,忆苦思甜。

记得是在村后面空闲场,放了两张桌子,几把椅子算是主席台。

台下是观众,桌前站着“四类分子”,主持人点着名上桌后面忆苦思甜。

印象最深的是谭树敬,此人高个,瞪眼子,舒着个嘴,敞着个怀。

他讲的泪流满面,很是感人。

他闯东北,受欺凌,一次因没干好,被监工头一棍子从房顶打落屋下。

他说的时候,“把被监工头一棍子打着头了,咕噜咕噜从房上滚了下来。

”错说成“被监工头一棍子把头打的咕噜咕噜滚下来了。

”当时,乍一听以为把头打下来了,细一思量,打下头来,如何今天来诉苦?事后同学们还议论这个事,笑话诉苦人没文化。

都重“一棍子把头打得咕噜咕噜滚下来”这句话。

三,参观谭家秋岭试验田。

记得有一天,村支部付书记谭照泰领着我们先参观了大队提水站,提水站座落于村西的一座小山上,我们沿着山道爬上小山,俯瞰整个提水站,很是雄伟。

山上一处管理房,房后面的环形山地里栽植了苹果,尚是幼龄期,山腰及山下的苹果业已挂果。

下了山,沿着山跟往北走,不远处有一排红砖瓦房,那是林业队。

房前一片地,面沙土,适宜种植花生。

在这里技术员谭某为我们讲了花生管理、育种技术,记得他说得头头是道。

特别是在花生花期,为搞好授粉,得整夜观察,并把杂交育出的新品种给我们看。

新育出的花生个大、饱满,像小地瓜似的。

当时我们对大队一级的技术人员能培育出如此好的品种赞叹不已。

在谭家秋峪一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至今还历历在目!

高中三年级的时候,我和一个叫王忠信的同学坐同桌。

我的前排,是两个女同学,其中一个叫于英。

之所以印象很深,和下面这个故事有关。

于英留着一头长长的头发,浓黑乌亮,长发及腰,她个头不高,总喜欢转过身来,抄写我的课堂笔记。

我学习成绩很好,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当时,我并不知道她抄作业动机不纯。

她经常转位,长发飘来飘去,谁知惹来了麻烦。

有一天,王忠信恶做剧,他偷偷把于英的长发拴在桌腿上,下课的铃声一响,同学们争先恐后向外面跑去,于英一起身,头发拴住了,猝不及防,一下子嗑到桌角,裂了大口子,鲜血直流。

这下捅了马蜂窝,老师闻声赶来,弄清事情真详,把我俩叫到办公室,狠狠剋了一顿。

第二天,于英便调了座位,坐到离我俩很远的地方,见面也不说话,一幅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

高中学期转眼即过,后来我考上大学,而王忠信和于英名落孙山,回到各自家乡。

再后来,我听说他俩结婚的消息,还暗叹:不是冤家不聚头。

有一次朋友聚会,彼此喝了不少酒,酒后吐真言,我才知道,当年于英一直暗恋我,谁知那一场闹剧后,两人有了交往,终成正果,真是造化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25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