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奏鸣曲首次出版于1799年,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贝多芬此前创作的多首奏鸣曲曾受海顿、莫扎特的影响,但此后逐渐脱离前人影响,朝浪漫主义风格转型,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悲怆》正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
《悲怆》这一标题是贝多芬本人冠名的,献给他的保护人和朋友——卡尔·冯·李斯诺夫斯基亲王。
这部构思雄伟、手法简练的作品以其戏剧性的力量激动人心,是作者早期奏鸣曲中的杰作。
这首乐曲表现的是贝多芬对不公正的人生和命运的愤慨与反抗,以及他对不平等的社会的强烈不满,也反映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顺便了解一下贝多芬的另外一部作品,第五首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c小调,又被称为“小悲怆”。
这两首作品,其中最显著的共同点是两首奏鸣曲都具有代表着斗争、英雄的调式调性小调。
这首作品以朴素和单纯的外表承载了丰富的音乐内容,蕴含了最深刻的含义。
它在继承古典奏鸣曲传统的基础上,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三个乐章全部用奏鸣曲式写成,在乐章数量上作者从四乐章的尝试又回到三乐章奏鸣曲的传统模式中去了,这些反复和变革都体现了作者探索奏鸣曲式发展新途径的脚步从未停止。
贝多芬的这首三乐章奏鸣曲既保留了古典奏鸣曲的特性又处理得十分简洁,形式紧凑却内容宏伟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贝多芬在此曲中运用了变形的动机和锐利的对比使全曲呈现出多样化,加强了乐曲的新意。
关于贝多芬的故事100字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