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学读的,是初中时看的,那是我第一本觉得十分精彩的一本书也是我爱不惜手废寝忘食宁愿不听课也要偷着看的一本书。
要说这本书影响了我什么?那特码的说来话长,自从看了这本书,感觉我自己应该散养,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决定让自己散养,自从看了这本书,一直在散养。
上高中高一期间,大概九月底,突然有一天想起了鲁滨逊老先生的伟大壮举,心血来潮,立刻和老师请假,说家里有特殊事情必须请假一星期,在那个年代通讯工具不是很普及,请假不是这么严谨,老师居然真的批了,中午饭都没吃,到宿舍简单收拾一下,拿起背包到了长途车站,目的地不祥。
到了车子看公示牌子,发现离学校最近的也是我最想去的城市,常州市。
就这样,怀揣着辛辛苦苦攒下来的360块钱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独自远行的旅程,在经七个小时的颠簸后,双脚站在了300多公里外的常州土地上。
虽举目无亲,但也十分激动。
毕竟远离父母的一亩三分地,脱离老师的监控范围,那种洒脱、那种自在、那种拿着羊肉串可以一路走一路撸的畅快,无以言语。
在常州市区免费场地神游两天,吃最便宜的小吃睡免费的车站售票大厅,天当被地当床,不亦乐乎。
两天一共消费三十多块钱。
觉得口袋还有钱,想体验下一个未知地,再次看着车站的公示牌,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扬州市,好嘛!买票上车下车,瘦西湖、大明寺、观音堂、文昌阁、瓜州千年古渡一一收入第一次流浪的囊中。
第一次远行,来回一共用了五天时间。
接下来这些年,也一直在散养,每年在不固定的时候里都会出去一两次,主要是看心情,玩的地方一般都是未被人工完全开放的地方,以山或古村落为主。
机会今年出发西藏或新疆和田和乌鲁木齐。
我来说下我的故事姥爷是开租书店的,加上我的父母也特别喜欢看书,所以从小就习惯性看书。
我最初看的都是以小说为主,二年级开始看金庸,四年级读完四大名著,小学毕业几乎把文学常识手册上能见到的中国古典书籍都看了一遍。
但是我的特点是只看热闹,所以一直也没有所谓的对我有影响的书,直到在新东方工作时遇到了那些重量级人物,他们每天都看书,我认识的几个人甚至能做到每天一本书的阅读量。
一次偶然机会看了一本名叫《无价》的书,一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才知道,原来这类型的书籍可以如此好看,从此几乎再没看过小说,买的所有书几乎都是经管类书籍。
也是因为对这些书籍的阅读和研究,才让我在工作中越走越远。
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课外读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