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地”最早出自《孙子兵法》,是形容己方形势的一种说法: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通过“吾将示之以不活”,激发起士兵的斗志,速战速决,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否则只有等死。
现在就是比喻把自己放在一个根本没有退路的地方,只能往前,不能往后,拼死斗争,还有可能胜出,否则只能束手就擒。
“置于死地而后生”绝非只是大义凛然的勇气,也不只是单凭对生活得一腔热情,它是一种生的智慧,它是一种自我的救赎,明白自我所处的位置,并对自我有种坚定的信念,懂得在救赎的过程中需要忍耐,需要恒久的毅力。
“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前一句是什么?是对偶句。置死地而后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准确来说应该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过去常用来说两军交战,就是把己方退路断绝不给自己留下逃生机会,下定拼死决心最后取得胜利。
如秦朝末年项羽的“破釜沉舟”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记得90年代初中国刚有股票市场,大家对股票这个概念还是很陌生。
我家附近就有一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当时我们这的第一只股票准备在上海上市,他上海的朋友让他在黑市帮收这只股票。
当时的黑市的价格已经有发行的一块钱涨到七八块了。
后来他把自己所有的钱包括房子,还有所以能借到的钱也都拿来买了这只股票。
我想他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还好股票上市开盘就十七八块让他大赚了一笔。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适合每个人,不光要天时地利人和,还要要看个人能力、眼光更主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
其实我更喜欢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生难得几回搏”,比“死”啊“活”啊强多了。
置死地而后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意思也就是:人到了绝境的时候,知道自己没有了后退之路,后退之路已经被深涯阻断了,因为后面就是万丈深渊,再要后退下去,就会跌入万丈深渊?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或者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说:你心里就再也不会心存,抱有幻想的念想了,知道自己不能分一点神,出一点闪失与差错出来,出一点差错知道就会送命,不是开玩笑?这时候脑子思想上就会集中,全身惯注起来了。
只有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拼命从绝境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才能让自己绝处逢生,出现奇迹生还的希望!应该是心里与脑子里啥也不会想不会考虑,想的只是全心全意拼命,因为只有拼命,才能看到一线生存希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