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一、何为诚信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二、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 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
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
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
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
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
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
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
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
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
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
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
“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
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
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
”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
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
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
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
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
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
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
《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
”《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
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
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
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
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
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
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
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
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
“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
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三、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
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
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
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
”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2、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四、诚信的作用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
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
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
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行业、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
“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
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
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
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
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
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
“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 *** 、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
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可以说,“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法纪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五、如何恪守诚信 我们青少年要做到恪守诚信,就要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
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同他人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
上学或参加各种活动,一定要准时赶到。
要知道,许诺是非常慎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兑现。
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了自己。
如果我们在履行诺言过程中情况有变,以至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就要向对方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
这与言而无信是完全不同两件事,所以说树立诚信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恪守诚信的传统美德,还要把“江湖义气”与恪守诚信区别开来,认清“江湖义气”的实质和危害,不被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习俗所污染,做到恪守诚信。
文字[/c] 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又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秩序。
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尊严;经商同样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市场。
(一)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
古代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
比如:孔子的“信则人任焉”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以诚而立”;孟子论诚信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
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
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
(二)诚信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诚信原则逐步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始自罗马法,后来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继承和发展,比如法国民法、德国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总则中的第二条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
” 诚实信用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可见“诚实信用”是并非一般的道德准则。
在诚实信用成为法律规范的时候,违反它所承受的将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或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可以是财产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罚。
因此,诚实信用又是支撑社会的法律的支点,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三)诚信是治国之计 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
倘若言而无信、掩人耳目、弄虚作假,社会就无从安定。
古有“欺君之罪”, “欺君”不仅是冒犯尊严,而且会误导决策,祸国殃民。
“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
中国古代有商鞅立木树信的佳话,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烽火戏诸侯。
中国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
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可见“诚信”之重要。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诚信为政的体现,也是对我国优秀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落实“以德治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时代的要求。
(四)诚信是行业立身之本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
讲信誉、守信用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
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
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
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无信不立”,对一个行业来说,同样只有守信用、讲品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行业品牌、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诚信”是“两根纤纤的手指” “诚信”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 “诚信”是“一张精致的xyk” “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
——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
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
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 *** ,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
——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