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两院院士是哪两院在国内的大学当中,两院院士数量最多的高校有哪些?大学实力其实光看两院院士排名也不完全准确。
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全职院士数量,第二个是教授数量,第三一个是生源质量,而其中后面两个才是决定一个高校实力的最重要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看真实院士数量排名就国内高校专职院士排名数量来看的话,注意一定要是专职院士,也就是说全职在学校教学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院士再多,但是人家因为年龄、所谓双聘院士以及工作安排等等不在学校授课有什么意义,尤其是在中国教育界双聘院士这种现象的存在,简直就是教育届的耻辱。
从榜单上看,清华大学以以74位全职院士高居榜首,而北京大学以54名全职教授仅次于清华屈居第二位。
但是很多同学可能要说了,论院士数量谁能跟中科院比?而有一所大学就容易被忽略,也是很多同学经常提起的,这所大学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科大,这所学校是原来中科院的研究生院改组成立的,在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跟中科大一样归属中科院直属,是中科院的同门弟弟,但教学资源比哥哥中科大还要强。
虽然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院士总数来到了235名,但是,注意但是,真正授课的全职院士只有40人,所以在这份榜单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可以取代复旦大学排名第三位,那么这个排名就成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前三甲,复旦、南大、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哈工大、武大、华科、北航、西安交大等名校紧随其后。
当然这个榜单没有考虑外籍院士,以及一些不是院士但是在学校全职授课的比如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院长、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这样世界级的科学家还没有包括进去,虽然没有统计,但是要感谢这些归国的学术界大师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为什么说院士数量不能成为评价大学实力的绝对指标这里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大学的院士数量毕竟有限,一届学生有上千人数,不可能都让院士带吧;第二个是评上院士的少说也都是接近60岁的高龄了,带课精力毕竟还是有限;第三是我国第一批院士很多也都是我们国家本土培养的大师,当然这并不能就说他们不伟大,他们依然是学术界德高望重的大师,而且他们为中国的教育、科学事业奉献了终生,可谓是呕心沥血,但跟现在很多中青一代的年轻教授、学者比起来,这些老院士的求学、科研经历因为历史的一些原因确实要相对窄一些,而新生代的中青年教师有机会接触到的面、以及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等机会更多一些,时代终究是在进步的。
优秀的杰出青年教师储备、以及优秀的生源才是保证学校实力的最好的保证决定一所大学实力,除了院士,其实更重要的还是中青年教师、以及优秀的生源。
中青年教师是学生授课一线的生力军,而且大多数本科生都是由这些年轻的老师来带的,而且中青年教师将占到教师群体中很大的比例,本科生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名校的教学质量。
优秀的青年教师意味着更好的教学质量,而且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因为自己的一些优秀的求学经历、科研经历将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当然最根本的,对于一所学校还是生源质量,终究教学教学,最终还是落到“学”身上,学生成功了,那么老师就成功了,学校就成功了,否则学校再好,教授再多,院士名气再大有什么意义,长此以往还是要衰落。
这就是为什么清华北大这些顶级名校能够长期保持着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哪怕是世界级名校强如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质量。
我国教育任重而道远,还需砥砺前行教育界一直说清华北大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
这其实也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的悲哀,清华北大自然有优秀的本科生资源,但是到了硕士、博士的时候,因为优秀的本科生基本都会保送至美国、英国、香港、日本等等国家的名校当中,能够留在国内的就比较少了,所以清北里面有很多研究生都是来自下面的一些高校,从这个意义上讲阶段性的学生质量下降。
不是说清北的学生就一定强一些,也不是说下面学校的学生就差,其他高校的学生也很强,毕竟能考到清北,甚至还要和很多清北的学生直接竞争,能考进去自然实力很强,何况因为我国高考是各省、区、市等单独招生,那么在湖北、江苏这些教育强省,河南、山东这些教育大省的生源就比较吃亏,也许成绩更好只能上更差一点的学校。
但是从整体意义上讲,清北的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的质量确实有下降之嫌。
我国内陆大学办学要多学港大、港科大,港科大百年名校自然不用多说,但是港科大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就成了世界名校,就是因为专注教学、专注科研。
在美国、英国这样的教育发达的国家,哪怕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剑桥等等这样的世界级名校,顶级名教授都是要给本科生授课的,但是在我国,好像大部分的学校,优秀的教授都更愿意带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
我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比起发达国家更是差距甚大,国家教育水平发展到这个级别不容易,而且这几年来中国的教育水平逐渐在国际上声望越来越高,而且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等一大批走在改革前沿的大学,我们也许会走一些弯路,但是我们会逐渐走向中心舞台。
正本清源,一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最多的高校依次为:(1) 北京大学(149位,含北医)(2) 南京大学(137位)(3) 清华大学(134位,含协和)(4) 复旦大学(59位,含上医)(5) 浙江大学(53位,含杭大、浙农、浙医)(6) 南开大学(49位)(7) 中国科技大学(39位,含合肥烟草学院)(8) 上海交通大学(29位,含上海农学院、二医大)(9) 武汉大学(24位,含武汉测绘学院等多所大学)(10) 同济大学(16位)中山大学 (11位,含中山医科大学)。
—————————————————————南开大学共培养、毕业两院院士,排全国第6位。
他们是: 江泽涵,殷宏章,吴大猷, 陈省身,申泮文,刘东生,何炳林,贾福海,池际尚,汪家鼎,陈梦熊,沈善炯,张滂,顾知微,马杏垣,陈茹玉,钮经义,廖山涛,戴传曾,王希季,穆恩之,杨起,李荫远,郝诒纯,王仁,余国琮,王补宣,黄昆,涂光炽,肖健,黄宏嘉,徐叙瑢,邹承鲁,邓稼先,朱光亚,刘新垣,母国光,姚守拙,宋玉泉,颜德岳,王占国,宋礼成,常文瑞,张玉奎,程津培,龙以明,张伟平、张全兴、方国洪、陈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