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讳疾忌医主人公:蔡桓公、扁鹊。
讳疾忌医,汉语成语,拼音是huìjíjìyī,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出自《周子通书·过》。
2、成语解释: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
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谁讳疾忌医最早指的是哪个人物?谢谢邀请,回答如下:这是一篇初中文言文课程。
我们应该都学过。
"讳疾忌医"的经典出处。
这个人物就是因此文而被世人所记住的春秋战国时蔡国国君蔡桓公。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願治疗。
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願改进。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名医,当然是御医了,一天循例去见蔡桓公,站立了一会,扁鹊观看了蔡桓公气色后说:大王,你病了,现在不严重,只是皮肤间,赶紧治,容易好的。
蔡桓公心头不爽,我没有病,不需要你治。
扁鹊走后,䕓桓公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着给没病的人治病,想用这个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见察桓公,他十分着急的说:"你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要抓紧治疗。
"察桓公歪着头不爽的说:"我根本无病,你走吧。
扁鵲走后,蔡桓公很不高兴。
十天后,㧂鹊又去看望蔡桓公,他看了蔡桓公气色,焦急的说:"大王,你的病己入肠胃,不能再耽误了"。
蔡桓公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有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公更不爽。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看望蔡桓公,他只看了蔡一眼,掉头而走,蔡桓公好生纳闷,派人去见扁鹊为什么会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转,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
病在皮肤、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在腸胃里可以用汤药。
但是,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
所以,我也不敢给大王治了"。
果然,五天后,蔡桓公病发作,他打发人去请㧂鹊,但是扁鹊已经到了别的国家,没有几天,蔡桓公病死。
讳疾忌医的出处在理学先锋周敦颐,他的周子通书中有,“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
今人有过,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声而无悟也。
” 只提到子路闻过则喜,似乎没有提到蔡桓公讳疾之事。
扁鹊见蔡桓公出自韩非子喻老,看全文,是蔡桓公不相信自己有病,而不是讳疾忌医。
当然这故事也有疑问,历史上的蔡桓公是公元前714-695年 。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扁鹊是在公元前357年,见到了齐桓侯田午,大概过程和这篇文章相同。
这事到底是蔡桓公还是齐桓侯呢?有人提出“扁鹊”一词,其实是上古名医的代名词。
在很多典籍中,扁鹊和圣人,圣贤两两相对,应当看作是指名医或者这个群体。
,这样的话,还是蔡桓公。
韩非子(公元前280-233)在其他文章中也提到“古扁鹊”,应当不是指百年前,而是中古时期400年前。
但是讳疾忌医的字面意思是指隐瞒疾病而不愿医生医治。
和这则故事说的不太一样。
周敦颐的文章到后来怎么会扯到扁鹊蔡桓公上面去,这真不得而知。
周敦颐其时,新旧党争,他与两方的首脑领袖关系都很好。
和自己的弟子“二程”关系也很微妙。
我怀疑周敦颐是暗指自己的好友,变法的拗相公王安石。
列举小事一二。
王安石脸长的黑,某位友人劝他说:建议他用药洗洗,应该可以洗去。
王安石却说,天生黑于我,如何洗的去呢?又有一次得了哮喘,需要用一味紫团山人参,这味药很难得。
某日一个朋友从河东带了几两给王安石,王安石不愿意接受,朋友劝他说,你的病非此药不可以治。
王安石则回答道,平生没有紫团山人参,也活到了今天。
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
“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
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则天下之福也”这篇文章就是劝告皇帝正视问题,不要讳疾忌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