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的意思是(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地道的无锡话。
”例句:他京剧唱得字正腔圆,让人由衷地佩服。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指说话。
扩展资料:近义词琅琅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释义: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指诵读熟练、顺口。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译文:(她)自小就喜欢认字,教她唐诗,她能够熟练地诵读。
引证释义: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字正腔圆是什么意思?一直没好意思问,京剧按理说都字正腔圆的,为啥我总觉得听不清呢?首先,要了解京剧的语言学特点。
京剧中的音韵一般来说是“中州韵”(接近河南方言,来源于各种梆子)掺杂“湖广韵”(接近湖北方言,来源于汉剧),还有一些古代汉语的痕迹。
和普通话的发音不大同,比如“南”字在唱腔中处理成第四声,就是来自于河南方言,而“黄”字在唱腔中处理成第三声,就是从湖北方言来的。
古代汉语的痕迹包括上口字(典型的是韵母u和i的处理:u绝大多数时候发v的音——如“书信”读作“shv1xin4”,i在有些声母后不加介音e——比如“飞”字读作"fi1"),尖团字(比如“情”字读作“cing2”)等等。
另外京剧还有一些所谓的“水词”,比如“马能行”“听开怀”“说从头”等等,这词意义上就等于“马”“听”“说”这些简单的词语,只是为了节奏感凑字数,或是为了凑韵脚才这么说的。
要掌握这些规律只能靠慢慢积累,听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反应上来了。
我觉得你不用不好意思,不止你一个人有这感觉,有这感觉很正常。
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不止听京剧,咱们就是听歌手唱歌,这可完全是标准的普通话吧,第一次听或者不熟悉的情况下,不也是有些字听不清楚么?京剧与歌曲,它的伴奏音乐的重音会掩盖唱词,我们欣赏音乐旋律时耳朵也会分神,所以不可能完全听清楚唱词。
当演员清唱的时候,或者你熟悉了唱词的时候是不是会好许多呢?其次,我们回到京剧本身,京剧虽是国粹,但它是由昆曲、徽剧以及汉剧等地方戏曲杂烩演变而来,发声方法有汲取地方方言的部分,比如京剧向昆曲学习,创造了上口字。
如《三家店》秦琼唱词:“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这里的“日”字按照北京音或我们普通话来唱,发“ri”音,而京剧唱腔要发“ri i”的音来唱。
还有“舍不得老娘白了头”的“白”要发“be”音。
而且,京剧到了北京后还加了很多北京方言与发音,有些唱词唱出来,对于不熟悉京剧的人来讲确实就是含混不清。
所以,我们不要纠结听不清唱词,这很正常,只要多听、多看,多研究,熟悉了就好。
再者说了,京剧段子就那么些,其实对于它的内容与唱词,我们很多戏迷早就烂熟于心,我们为什么还要频繁地去听去看它呢?这就是因为我们欣赏戏曲,唱词部分也不是主要的,我们去听听它的唱腔韵味,看看它的程式与舞美设计,去追追角儿,何尝不也是一种享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