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教子的故事简介

三娘教子的故事简介,第1张

三娘教子的故事简介 《三娘教子》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娘教子》简介京剧《三娘教子》亦称《王春娥》、《机房训》,说的是明代一个商人的家事。

薛广经商外出,遭人陷害,致使家道中落。

妻妾张、刘二氏,不耐贫寒,离家再婚。

撇下寡母孤儿和一老仆、三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

王春娥纺织,以为生计,老仆照应着这弱母幼儿,相濡以沫,过的完全是平民百姓的贫苦生活,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倚哥身上,只求他勤奋学业,长大成材。

可以重振家业,其后倚哥勤奋攻读、得中状元。

薛广投军立功,荣归故里。

全家团圆王春娥终得善报,获封双份官浩。

特点一:唱词平真亲切,而又符合各人的身份、地位和性情以戏剧中经典的场景《机房》为例,下面的图片为精彩的唱词。

老薛保在三人中,虽然年岁最长,但他毕竟是下人身份,对小东人,他不能训责,只能劝说,要他听从母亲的教训,不要将“好言当作了恶说”。

王春娥,恨倚哥不肯勤学,这“恨”实出于对儿子的爱,恨的是他不理解,也不体恤自己 *** 持家业、望子成材的苦心。

唱词表现的都是人物的真情,反映出人物高尚的品性,十分感人。

我们也看到、在王春娥当时的处境下,虽然也说到“终身有靠”,这在当时的社会中,薛倚哥读书成才,实是一家人维系生计的唯一出路。

王春娥对倚哥的读书上进,寄托的不只是一己的终身,而是全家(其中也包括老薛保)的生活有靠。

特点二:《三娘教子》宣扬了中国传统的情义、道德,反映了世俗的伦理和人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都能听到“小东人”的哼唱。

京剧《三娘教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该戏剧情能深入人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正是因为宣扬了我们民族讲人性、重情义、崇教养的传统道德。

《三娘教子》的唱段,能够得到广泛流传,为大家爱学爱唱,除了其内容宣扬伦理道德而深入人心外,唱词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外,表现的虽是世俗人物的日常生活,但表现的既是人物坦率的心声,又是真挚深情的流露和交流。

作为亲切纯挚,表情达意的唱词,唱腔只要平易自然,能够唱曲唱情,自然能动听悦耳,别具韵味,这也正是发挥了民族戏曲的特点。

在现在一些新编京剧中,虽雕琢新词,又谱唱新腔,但却不能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也得不到传唱的效果,原因何在?从《三娘教子》这样的唱段中,创作者是应该能从中得到启示和体悟的。

古代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科考考取功名,因而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这种教育无疑也是围绕禄文化这一主题而进行的。

民间流传的“三娘教子”的故事,就是禄文化教育成功的一个典故。

传说在明代,有一位叫薛广的商人。

他娶了三房妻妾,妻子张氏,妾刘氏以及王氏三娘。

有一年,在镇江做生意的薛广遇到了一位要回家的同乡,便委托同乡给家里捎带500两银子。

谁知同乡见财起了异心,把银两 私吞了。

那人买了一口棺材,放在荒郊野外,之后回乡告诉张氏说薛广已经死了。

张氏、刘氏、王氏得知这个消息都非常悲痛,命令家里的仆人把薛广的灵柩运了回来,妥善安葬了。

办完丧事之后一张氏与刘氏没多久就改了嫁,而王氏三娘却守节,没有再嫁他人。

薛家只剩下了三娘、小儿子倚哥,以及忠实的仆人薛保。

倚哥并不是三娘亲生儿子,然而三娘却担负起了一位母亲应有的责任,那就是把倚哥抚养成人,并且给他良好的教育。

当时,家中已经没有多少钱财了,三娘只好帮人织布换取一些粮食。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还是把倚哥送到了私塾上学。

有一天,倚哥的同学嘲笑他是没有娘的孩子,倚哥非常生气,回去之后对三娘大发脾气。

此后倚哥再也不去上学,整天贪玩,也不把三娘当母亲,还处处顶撞她。

王三娘苦苦劝倚哥回私塾念书,可是倚哥偏偏不听。

三娘一怒之下打 了倚哥,并用刀砍断了机抒,想再也不管倚哥。

忠实的奴仆薛保见状,跪求三娘不要撇下倚哥不管。

后来,三娘把家里的不幸遭遇告诉了倚哥,希望倚哥能好好学习。

倚哥听完之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就跪求三娘原谅。

两人和好之后,倚哥再也不出去贪玩,反而是发奋苦读。

十几年后倚哥金榜题名,高中了状元。

而薛广因经商失败,转而考取功名,并当上了兵部尚书。

后来父子荣归故里,与三娘共团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51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