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看图

数学小故事看图,第1张

数学小故事看图 数学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简短数学小故事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求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故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解决问题教学的着力点。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跨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始进行。

不过,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弱。

如何才能让他们顺利地学会提问,让他们的提问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呢?我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分四步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感知数学问题 教学中,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一个一个依次呈现,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而动态的演示,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例如,首先出现一个 *** 场,伴随着一阵欢笑,从教室里走出来2个小朋友,老师发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学生: 你发现的“ *** 场上来了2个小朋友”就是一个数学信息,并将这个信息板书出来。

接着课件继续演示,又从教室里走出3个小朋友,老师提问:“你又看到了什么?”仍然告诉学生:你所发现的“又来了3人”也是一个数学信息,将这两个数学信息板书在一起,现在你能不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教室里还有多少人呢?”“ *** 场上共有多少人?”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教室里还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必须到教室里去好好数一数才能得到答案,由这两个信息是不可能知道的。

“ *** 场上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前面两个信息计算出来,这就是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后就要像这样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计算出提出的数学问题。

接着老师还让学生将两个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连起来反复说一说,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小故事”。

在数学小故事的叙说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区别。

二、 动中有静,让学生捕捉数学信息,体会数学问题 学生知道一个“数学小故事”至少由“2个数学信息和1个数学问题”组成之后,教师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学生对动态演示的依赖,采用动中有静的方式,培养学生捕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还是利用CAI课件色彩缤纷的特点吸引学生注意: 一个手持7个不同颜色气球的孩子,只听几声脆响,一不小心孩子手上的气球飞走了3个,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出孩子手上还剩4个气球。

与第一层次相比,动画情境的设计不再采用单个片段逐一出现的方式,提示性也没有那么明显了,“手持7个气球”这一元素更接近于静态的问题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捕捉信息的难度相应也就提高了。

此时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场面说出一个由“2个数学信息和1个数学问题”组成的“数学小故事”。

有了前面第一个“数学小故事”一个信息一个信息慢慢呈现作基础,学生初步知道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涵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找小伙伴互相说说,居然编出了2个不同的“数学小故事”:“我有7个气球,飞走了3个,还剩几个呢?”“小明有7个气球,飞走了一些,还剩4个,飞走了几个呢?”这两个“小故事”里分明包含着两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见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体会。

三、 利用教材,让学生提取数学信息,引发数学问题 经历了CAI课件动态演示和动静结合的问题情境呈现过程之后,学生对“数学小故事”的结构已经了然于心。

我考虑此时若继续采用多媒体教学已属多余,不免陷入滥用课件的窠臼,而应当打开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从纯静态的问题情境中来提取数学信息,并引发数学问题。

我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境图〔见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静态的问题情境,我采取分步引导的方式,“扶”着学生学会看图提问,让学生先独立看明白画面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再边观察边思考:从这个情境图中,你能找到哪两个数学信息?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把这个“数学小故事”完整地用三句话说一说?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另一幅情境图〔见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 这是学生第二次看图了,我不再过多地给予提示,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理解图意,敏锐地提取信息,形成完整结构的数学问题。

四、 回归生活,让学生挖掘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学生能从教材给出的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后,我开始引导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不仅在我们的课本上有数学问题,其实在你我的身边,在我们的学校里,在我们的家里……到处都藏着数学问题呢!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用‘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听吗?”激励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静态的书本拓展到动态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述四个环节中,问题情境的呈现由动态—静态—动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由一无所知—一知半解—游刃有余,数学思维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稳步上升的过程。

伴随此过程,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培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看图编故事500字以上!语文好的来!数学有关的小故事怎么写?

1、确定读者。

首先要确定是写给谁看,就是确实能够读者,这也是定位。

写给小孩子与大孩子的是不一样的。

小孩子的以故事为主,重在趣味性,略带数学意识,即以兴趣为主,数学知识为辅。

2、确实能够表达形式。

要考虑是拟人化的情节故事,还是以故事为框架的数学问题等等。

具体的,是写一些小动物呢,还是写一些任务故事呢,等等。

下面给出自己以前写的一篇小文,仅做参考:

华老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无处不在,生活里也到处都是数学,数学是有趣和好玩的。

以故事的形式不管进行知识导入,抑或思维启智,目的是让你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爱上数学,喜欢上思考,才能进入到美妙的数学世界。

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分享解题策略,推广趣味数学,提供家庭辅导建议,欢迎大家的关注!数学故事和数学游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讲课更加生动,供参考!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故事不应该局限在数学家的一些故事,只要和数学相关,能够启迪思考即可。

1,知识拓展类质数分步与乌拉姆螺旋1963年,美国数学家乌拉姆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为了消磨时间就在笔记本上随手花了一个坐标轴,把1放在中心,把2,3,4,5……顺序按逆时针方向螺旋方式一层一层分步在1的周围,然后把质数圈出来,结果使他十分惊奇,这些圈出的质数都集中在一些直线或写线上。

如下图示,这就是著名的质数分步乌拉姆螺旋。

2,趣味启智类很多古代趣题都是一个个小故事,比如田忌赛马实际上是一种策略类的推理,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中也有很多趣味题目,都可以是选用的素材,数学认知面应该更宽广。

当然还有一些故事推理类,故事里隐藏着一些数学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挑战诉求。

比如下面一道题目。

有三对夫妻在一个商场购物,我们得知如下事实:1,每个人所花的钱的数目都是整数2,三位女士总共花掉2408元3,A女士所花的钱比B女士所花的钱的一半多400元4,C女士比A女士多花204元5,X先生所花的钱是他妻子所花的钱的4倍6,Y先生比他的妻子多花8元7,Z先生所花的钱是他妻子所花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46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