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 ”:表示能认清形势或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
由来:诸葛亮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依靠叔父诸葛玄过活。
十六岁那年叔父也去世,于是在襄阳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问屋子,一面耕种,一面读书。
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读了大量经史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他又注意研究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见解。
当时,刘备正依附荆州牧刘表。
他觉得要成大事,必须有智谋的人辅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见识的人才。
他听说司马徽在襄阳很有名声,便去拜访他,并问他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
司马微说:“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卧龙和凤雏,才是这样的杰出人物。
”
识时务者为俊杰下一句是什么请问怎样理解“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怎样理解“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看到这个话题,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阴森森牢房里,鬼子少佐正在审问被捕的我党地下交通员。
鬼子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的,说出密电码,金票大大的有”。
“你休想,要杀要剐,来吧!”。
这个镜头,你不会陌生吧?我的印象中,在我们的许多影视剧中,坏人劝诱好人叛变时候,经常会听到这几句台词。
“识时务者为俊杰”,本来挺有道理、有正气的一句话,许多编剧就喜欢借反派人物的口说出来,使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定格在了这样先入为主的场景,难以改变。
当然,这是对“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曲解。
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能认清眼前的客观现实或者重大事情,才是杰出人物。
要我们适应环境变化,随机应变,灵活机动,不能墨守成规,顽固不化,拒绝新事物。
只有这样“识时务”,才是优秀人物所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句话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但是,我的潜意识里,只要想到“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马上就会有另一句话更响亮的在脑海里浮现出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每个人都会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候,需要面对权衡时务、考虑利弊、取舍得失,二选一选择,非此即彼,零和游戏。
我们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识时务,也要顾大局;做俊杰,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识时务”,用我们传统文化来讲,就是“通变”,是指那些通达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善于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抓住最佳时机的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中国文化非常推崇“应变”的能力,《孙子兵法》中就说“知迂直之计者胜”,知道什么时候该直道而行,什么时候应绕行而至,这是兵家取胜的法宝。
《易经》同样重视“应变”,“系传”中就说“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数,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可以说,见机而作,随机应变,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懂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一个不识时务,不知应变的人,怎么可能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俊杰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