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 *** 的诗歌《短歌行》。
《周公吐哺》典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 *** 心忙碌。
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崇侯”二句:商纣王听信崇侯虎谗言,把西伯姬昌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
这两句即指此事。
但曹 *** 在此并非一般性的用典,而是暗示他觉察出献帝皇后伏氏及其父屯骑校尉伏完曾勾结董承计诛曹 *** 事。
见:被。
赦原:赦免原谅其过。
商纣王欲证姬昌是否有圣人之能,便杀质于殷的姬昌长子伯邑考,并烹为羹以赐之。
姬昌知纣王意,忍悲喜而食羹。
纣王据此以为西伯并无圣能,便生赦意。
又经西伯之臣闳夭、散宜生等人营救,于是西伯被赦。
“赐之”二句:西伯姬昌被释放后,向纣王献出洛西之地,以表示效忠,并请求废除炮烙之刑。
纣王以为姬昌诚信,许其所请,且赐弓、矢、斧、钺,授专征之权。
《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
”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献帝曾下诏“君(曹 *** )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
曹 *** 在此举文王故事,实为自赞献帝诏己得专征伐甚宜。
钺(yuè),古代兵器,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征伐,一作“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了作者曹 *** 什么样的情怀?曹 *** ~是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视觉严重带偏了的一个历史人物。
一代枭雄,文武兼备,上马能驰骋沙场,下马能安济天下的这么一个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却被黑成生性多疑的奸贼,所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有待商榷!从王莽改制到曹 *** “狭天子以令诸侯”,社会就断断续续地动荡不安,虽然有“光武中兴”,但根基已动摇了,山河破碎,人心难测,天灾人祸,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安定,尤其是黄巾起义,导致诸侯割据,群雄并起逐鹿。
曹 *** 希望还天下以安定,还黎民百姓以安居乐业,又自觉个人的力量太小,需要招揽天下人才来收拾这一盘散沙的现状,故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好祈愿!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了曹 *** 自比周公,想方设法网罗天下人才,匡扶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战略的情怀。
周公何人?吐哺何事?根据早于曹 *** 300年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公者,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也。
可谓三朝元老。
周成王继位时,因为年幼无法理政,为防止出现叛乱,周公就亲自摄政辅佐。
日理万机,事无巨细,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招罗引进人才,周公在吃饭的时候,也闲不下来。
经常是人才来了之后他就马上把口中的饭吐出来,先去接待面试人才。
此即“周公吐哺”的典故。
正是有了周公的这种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各种人才络绎不绝,门庭若市,都来到了周公的手下,给周朝出力办事,国家一片兴旺发达。
进而也潜移默化地导致了周朝800多年的辉煌史。
曹 *** 在他的《短歌行》这首诗中引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亦有类似的意思。
当时汉室衰弱,大厦将倾,曹 *** 辅佐着汉朝皇帝,急需变革图新,正是国家大量用人之际。
所以那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人才就成了曹 *** 梦寐以求的珍宝,求之若渴。
因此在诗中表达出了这种强烈的情绪。
他就像英明的周公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来吸纳人才。
只要人才济济,何愁事业不成。
可见曹 *** 决心多大!曹 *** 作为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文学家,其处事之道和雄才大略较之刘备和孙权,的确是更胜一筹。
所以才有了最后的魏灭蜀吴。
这与他的“上将过千谋士百员”的人才战略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尽管最后政归司马氏,三国归一晋,但是曹 *** 在这其中闪现的光辉却是彪炳史册、永远无法抹去的。
个人拙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