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华约

北约华约,第1张

北约华约 什么是北约和华约?什么是北约、华约北约和华约是什么组织?北约与华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

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成员国包括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北约和华约的性质是什么啊?急啊,在线等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冷战时期的华约和北约谁的实力更胜一筹?

北约和华约的在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并非一成不变。

双方常规力量、战役战术核力量对比在冷战期间内多次发生改变。

北约的防御战略从最初的以牺牲德国换取时间的“绊线防御”到最后以接续部队打击为核心的“主动防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在总体上,华约武装力量一直具备常规力量的优势,且在部分时间阶段具备决定性优势。

北约的战略改变更多的是为了安抚德国、法国等欧陆北约国家,而非真正逆转劣势。

根据美国兰德公司在1983年对于苏联在欧洲大陆发动进攻的报告,北约可将华约的进攻分为三种方式:“兵营攻击”、“短动员攻击”和“动员攻击”。

在“兵营攻击”中,华约武装力量将会在不做任何动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

华约武装部队会直接以驻地作为进攻出发阵地,依靠动员速度的优势和进攻双方时间差来获得对北约的优势。

东德地面部队仅需要25-35分钟就可以离营,苏军也仅需要1-2小时。

相比之下,西德地面部队则在指令下达后依然需要3小时以上,美军更是高达6-7小时。

在兵营攻击中,位于一线的北约部队将会在人员未满、d药分发不全、动员未完成的情况下迎击华约部队,这让本就占据优势的华约部队更胜一筹。

(双方的兵力配属图)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兵营攻击的模式下,苏军在德累斯顿等地区部署的部队同样无法参加战斗。

德累斯顿在二战期间遭到盟军噩梦般的战略轰炸,殊不知它还是个交通要道和华约屯兵区。

按照1984年调整后情况推算,在兵营攻击的条件下,北约在北线可能会面临华约5-7个陆军师进攻2个北约师的劣势局面。

华约有一定可能在短时间内摧毁北约掩护地域的部队,从而卷击和崩溃整条防线。

(掩护地域指的是西德北部地区)为了避免在华约兵营攻击中被一次性摧毁所有主力部队,北约采用了掩护部队策略来保障主力防御部队的安全性。

在掩护地域一线部署了总共4个北约师,主要来自德国和荷兰,用以迟滞华约部队。

北约防御主力(如美第7军)需要24(南线)-72(北线)小时完成部署并进入预设防御阵地,在此之前如果在机动中遭到空中打击,尤其是被华约战役机动集群轰炸陷入停滞,随后遭到优势兵力的夹击和歼灭。

(苏军闪电推进示意图)而“短动员攻击”则被认为是华约最有杀伤力的攻击方式。

苏联缺编师、二线部署的就绪师和波兰等东欧国家部队会在这一时间以演习为掩护,逼近边境地区。

而在进入战役准备阶段后,华约部队会放弃伪装,以几乎暴露的方式加强到一线部队中。

由于北约侦察卫星普遍存在图片判读延迟,其时长达到了至少24小时,华约部队可以通过铁路完成二线部队的机动。

在这一情况下,北约依然无法做出任何部署,对突如其来的攻势几乎没有预警。

根据估计,北约将会面临以2个北约师迎击12-15华约师的绝对劣势状况。

在这一情况下,其掩护部队几乎不可能完成迟滞任务,其主力部队很可能会在战役第一阶段(前3-4日)内,失去全部战斗力,并且在战役第二阶段失去西德全部国土(前9-10日)。

最后,北约比较有把握对抗的则是华约的动员攻击。

在这种任务中,华约国家的动员师、缺编师会在后方经过整训,并机动加强到一线。

华约国家将会在东欧集中超过70个师的作战部队,而北约则可以通过返德者、海上预置舰队等方式,部署超过50个师的作战部队。

在这一兵力对比下,华约完成突破任务的可能性极小,很难摧毁北约军的主力。

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30日内)攻占西德,从而失去战略先机。

但是对于北约来说,由于其战略长期处于守势,进攻战略的选择权完全取决于苏联。

苏联几乎一定会采用最适合的短动员进攻,并且达成其战略目的。

在兰德公司的报告中指出:华约国家有能力依靠短动员战争的优势,在战役前24小时推进85公里,并且在随后的96小时内将白俄罗斯军区的缺编师输送到欧战一线。

与各怀鬼胎的北约不同,华约阵营有很多优势,在战术上,华约部队的编组几乎完全为了欧洲战事服务。

苏军和东德军的坦克师的装备比例完全不同于北约国家,以近卫第8集团军的近卫第79坦克师为例:一个常见的华约坦克师,它装备了328辆主战坦克,还有远程身管火炮108门。

而曾经同属近8集的近卫第34摩托化步兵师,则仅装备有220辆坦克,装备远程身管火炮126门。

兵力规模和装备水平都在北约地面部队之上。

在华约的预想中,坦克师将会作为机动集群,利用北约掩护部队数量不足的劣势,强行穿过北约掩护部队防线,用于迟滞北约主力部队的集结和反击,为后续作战争取时间。

其炮兵部队由于必须具备极强机动性和敌军火力下生存能力,放弃了全部D-30型牵引火炮,全部采用自行火炮。

炮兵也很可能会因为战役需要,被集团军指挥部截留,用于支持摩托化步兵师交战。

摩托化步兵师则需要担任突破集群任务,第一梯队师在加强集团军炮兵旅、集团军内第二梯队师炮兵团和方面军重炮旅情况下,可以在1公里突破重点地区维持每公里120-160门身管火炮、100-120主战坦克。

其余地区则会达到每公里60-80门身管火炮和至少40辆主战坦克,这是相当可怕的突击力量了。

北约建立“掩护地域”部队的理论依据有一个大前提,这就是一个陆军旅可以迟滞华约一个集团军至少24小时,只有这样它才具备反击的可能。

然而,由于对华约方面信息的缺乏和苏德战争中部分战例的误解(曼施坦因曾为北约参谋,寻找对付苏军闪电战的策略),北约规划的旅级战斗队几乎不可能完成迟滞24小时的任务,当时的苏军已经不是二战时期的水平了。

而苏军却会投入超过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其胜利几乎是必然。

谢邀,肯定是华约啊。

当时北约的战术就是用战术核武器先迟滞以苏联为首的装甲洪流,再利用北约强大的空军力量和装甲力量进行反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49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