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原名

武则天原名,第1张

武则天原名 武则天原名到底叫什么

武则天原名是“武珝”:由来:《旧唐书·则天皇后》记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

”其实,“曌”是载初元年她在登基称帝时,自己取的名字,并非原名。

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媚娘,则是唐太宗给她的赐号。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

入宫之后,她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武媚,被称为武媚娘。

也就是说她在十四岁之前,必然是另有原名的。

因武则天讳“华”字,于是有人认为她的真名应该是武华。

但这个避讳不是武则天的讳,《旧唐书》的记载已经清楚地说明了避华是在避武则天的祖讳。

考查史书中的记载:武则天的五世祖名武克己,高祖名武居常,曾祖名武俭,祖父名武华,父亲名武士彟(音约)。

《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里面明确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

”即她的原名叫“武珝”,也曾有过“武媚娘”的赐名,至于她的正式名字,后来定为“武曌”。

武则天到底本名叫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但其实蛮有意思的。

武则天的父亲是初唐重臣武士彠(yuē),她的母亲杨氏出身尊贵,武则天是次女,在此之前,武则天已经有了两个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

武则天同母姐妹两人,没有同母兄弟。

史书上没有把武则天的本名记录下来,今有学者推论武则天本名叫做“武元华”,根据武元庆武元爽的辈分“元”,确定了中间字“元”,但是问题在于武氏祖父叫做武华,按照当时的社会避讳风俗,武则天名字中不该有“华”字。

因此,武则天本名其实是个谜。

↑武媚自然长得非常妩媚贞观十一年(637年),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李世民赐名“武媚”,后世把此名讹传成“媚娘”,这个讹传的名字反而成了武则天最广为人知的“本名”。

高宗病逝后,唐中宗李显即位,但是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被武则天架空,从皇位上滚了下来,武则天临朝称制,自己改名为武瞾,“瞾”这个字是她自己造出来的,意思就是武则天就像日月一样高崇,凌挂于天。

↑武瞾,武瞾,日月当空照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武媚改名叫做武瞾,并且直到她去世的时候,也是叫武瞾这个名字的。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二月十六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病逝,年八十二,她的帝号全部被擭夺,称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由此,武则天的名号才响亮在史册。

至于《武媚娘传奇》里,把武则天的小名称为“武如意”,这就是脑洞大开的艺术想象了,没有历史凭据。

很多人认为武则天的原名是武曌(zhào),其实武则天真正的本名应该叫“武珝”。

说她叫武曌的依据是《旧唐书·则天皇后》所记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

事实上,“曌”是她在登基称帝时自己取的名字,并非原名。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

入宫之后,她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武媚,被称为武媚娘,还有一个名字叫武如意。

还有人根据《旧唐书》的内容,说因武则天讳“华”字,于是就认为她的真名应该是武华。

事实上这个避讳不是武则天的讳,《旧唐书》的记载清楚地说明避华是在避武则天的祖讳。

史书记载:武则天的五世祖名武克己,高祖名武居常,曾祖名武俭,祖父名武华,父亲名武士彟。

其实武则天的原名并不难考证,《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里面明确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这里明确注明她的原名叫“武珝”,她的正式名字“武曌”是后来才定的。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时立为皇后,唐中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

武则天足智多谋,文韬武略,在执政期间,她推行法治,开创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亲自考试贡士;修《姓氏录》,列武氏为一等;重视农业,抵抗吐蕃的攻扰,收复西安。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大修庙宇,人民负担加重。

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点击右上角关注,欣赏更多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516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