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和字都是上下结构,但是部首不同,“学”是“子”部,“字”是“宀”部。
“学“和”字”相差两个笔画,不是特别的相似。
之前关注过不少字,发现它们之间才容易被混淆。
冷――泠冽――洌冶――治丁――亍冇――有茶――荼未――耒旮――旯曰――日
首先,学是简化字,繁体字的“学”写作“學”,因此,我们讨论的应该是“字”和“學”为什么相近。
字,乳也。
从子在宀下,子亦聲-------《说文解字》學,从臼从爻从冖从子。
我们在分析之前,先谈谈《说文解字》的几个专业术语:从“子”:“从”是说文里的一个专用术语,比如“字”从“子”,就表示“字”之所以叫做“字”是因为跟“子”有关,子亦聲:则表示它的读音也是跟“子”一样。
会意字:用两个意思相关联的字组合的新字,就叫做会意字。
那么很显然,“字”和“學”相近,就是因为他们“从子”的缘故:“字”:“从子”,而在宀下,会意便是‘在屋子里生孩子’。
字,乳也。
--《说文》。
字,生也。
--《广雅》。
而“學”呢,从臼从爻从冖从子,我们从上图字体演变可以发现,甲骨文的“学”是两手朝下再加一个“爻”,意味着就是传授知识;再往后,金文在这个基础上,又多了一个“房子”一个“小人”,这就表示“教子学习”的意思。
因此,字和学都是会意,且从“子”,所以很像,当然,学还另外一种意思:《說文》: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
而在之后的《增韻》中,表示學是指“受敎傳業”,朱熹注解说“學之爲言效也”意思就是效仿言谈就是“学”的意思了。
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繁体都已经简化,因此很多字都失去最原本的含义,比如简体字“发”在繁体字中有“發”和“髮”,前者是“发生”的意思,后者就指的是“头发”------我们从繁体字上就可以很明显的分辨,但是从简体字上就不行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髮)。
所以么,我们在探寻字意的时候,就比如类似本题中的“某两字为何差不多”之类的问题,不要想着从简体字去考虑,而是要追本溯源,从古体字上去考证---------至于某些回答说什么“少了两点是汗水”、“多字成词”之类的就纯属扯淡了....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