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市于1703年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该城的第一座建筑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译自德文“Sankt Peter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出现反日耳曼情绪,沙皇政府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其后苏联成立,为纪念领导者列宁于十月革命时曾于该市发动革命,于1924年列宁逝世后,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经市民投票,恢复圣彼得堡的旧名。
(注:“格勒”是俄语中“城市”的意思。)
圣彼得堡与欧洲其他城市最大差别在于,所有欧洲首都名称均为一个字 ,并且仅拥有一个含义;然而圣彼得堡的名称却来自于三个不同的起源:“圣”— 源自于拉丁文,意味“神圣的”,“彼得”— 使徒之名,在希腊语上解释为“石头”“,堡”— 在德语或者荷兰语中称为“城市”;如此一来,圣彼得堡的名称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并且同时说明者,这个年轻的城市蕴含着不凡的文化背景来源。它不但沿袭了德国及荷兰的文化传统,并且城市的象征意义和以圣徒彼得为守护神的古罗马紧紧相关。有趣的是,甚至圣彼得堡市徽——一个左右交叉的海锚,也类似罗马梵蒂冈的徽章。
地理
圣彼得堡位于芬兰湾的最入处。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汇聚的三角洲地带,在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沼泽。随着圣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运河在市内纵横交错,这些运河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开凿,以舒缓因芬兰湾水浅而倒灌进入圣彼得堡的海水。圣彼得堡共有42个小岛,由423座桥梁连接。
历史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俄国首都。其后200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发端于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亚茨岛上建立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持续200余年。1914年改称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又命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圣彼得堡旧名。涅瓦河三角洲上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水道和运河,把大地分割成近百个小岛,靠400多座桥梁相连,使圣彼得堡具有独特的“水城”和“桥城”景观。中心城区在大涅瓦河南岸,全市最繁华的涅夫斯基大街(涅瓦大街)横贯城区,海港、河港和各类工厂分布在外围的瓦西里耶夫岛区、彼得格勒区和维堡区,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罗斯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宫与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海军总部大厦、圣伊萨克大教堂、十二月党人广场、斯莫尔尼宫……涅瓦河哺育了灿烂辉煌的俄罗斯文化,使圣彼得堡成为著名的科学文化城,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普希金、果戈里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城内拥有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数十所高等院校,以及众多博物馆和图书馆、影剧院等。
在1703年5月27日以圣三一之名,于兔子岛上举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仪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大帝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而他也当之无愧的称谓俄罗斯的海军之父。
1703年就是圣彼得堡的奠基年。自此,城市渐渐的从要塞开始发展起来。建造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十万名工匠被派驻到工地上劳作,因为彼得堡是一片沼泽地,所以彼得大帝还下令,把全国所有的石头运到这里充当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头盖房子;此外,从外地来这里的船只也要交税,所谓的税并不是钱币,而是随船运来的石头。按当时的规定,大船要携带30块,小船要携带10块,每块不小于10磅。
1914年前称圣彼得堡(Sankt Pitersburkh,Sankt Peterburg),1914-1924年称彼得格勒(Petrograd),1924-1991年名列宁格勒(Leningrad),1991年复称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 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在圣彼得堡市内有世界第三大教堂—圣埃萨大教堂又称伊萨基辅大教堂,这教堂始建于1858年,历时40年之久才能竣工,内部以墨绿色大理石装饰,天花壁画是用十四种不同宝石镶成,祭坛前之圣像全部用镀金镶成,是个不可多得的观光胜地。
彼得宫坐落于市郊西面的芬兰湾南岸,占地八百公顷,是沙皇的夏宫,在富丽豪华的花园中,有各种布局巧妙的喷泉和金像,有的喷泉还会戏弄人,若不慎踏中机关,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喷来,其乐无穷。彼得宫更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
而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亦是位于圣彼得堡,这也是以往的沙皇冬宫,现为俄罗斯国立博物馆的一部分,内藏有世界珍贵的名画和雕塑,如著名的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等名家的油画。名贵钟表器皿达二百七十万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此外,市内之名胜如尼华河、皇宫大广场、列宁纪念像等也是值得一游的。
圣彼得堡还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白夜(不夜城)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白夜时漫步在静静的涅瓦河畔,遥望着蔚蓝天空的北极光,感觉犹如在梦幻中一般。 在观光之余,游客也可浏览一下纳夫斯基大街,这里有很多售卖充满民族特色商品的店,游客在此一定可以买到所喜爱的纪念品,满载而归。
圣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现有人口约500万(2006年7月)。圣彼得堡是座与威尼斯齐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粼粼碧水与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圣彼得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除铁路公路桥外,300多座桥梁将这座水城连成一片。
圣彼得堡市涅瓦河岸边的著名古建筑彼得保罗要塞
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定都200年,直到1914年,这一时期一直叫圣彼得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俄罗斯同德国是敌对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1918年3月,首都从这里又迁回莫斯科。1924年列宁逝世后,人们深切怀念这位革命领袖,正如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这里每一块石头都记得列宁。为了纪念他,1924年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格勒”就是俄语城市的意思)。直到1992年1月,为了给城市重新命名,圣彼得堡市又举行了一次全名投票。结果,大多数人赞同改回圣彼得堡老名。这样做,一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同时,也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彼得堡当时叫做列宁格勒。这里曾上演了最悲壮的一段历史,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希特勒扬言:“让彼得堡这座城市在地球表面上消失。”俄罗斯人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市的人们每天只能得到25克面包,许多人被饿死,冻死。但苏联红军不屈不饶,拼死反抗,没有让敌人再前进一步。列宁格勒保卫战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痛苦的代价:约有70万人在围困中死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街道变成了瓦砾堆。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估计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又再现昔日风采。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夏宫、斯莫尔尼宫、冬宫、喀山大教堂、圣伊萨克大教堂等建筑高雅华贵、多姿多彩。闻名遐迩的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宫广场。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后,这座昔日沙皇的宫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1922年它成为与之相邻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许多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在俄罗斯历史上,圣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这里爆发。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今还靠在涅瓦河边,发出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的大炮还昂首指着冬宫。二战期间,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900天,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但英雄的圣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守护着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围困的胜利。卫国战争后,苏联政府授予圣彼得堡“英雄城”的荣誉称号,圣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如今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这里拥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个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时代建立起来的科学院。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圣彼得堡因其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白夜”是圣彼得堡的奇观。它通常发生在6、7月间,在夕阳西下与旭日东升之间只有短暂的若明若暗的间隙,人们无需掌灯,便可在街上读书看报。
大圣彼得堡市在芬兰湾东端(包括科特林岛)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城镇群:北岸是居民区、疗养区和旅游区;南岸是文化和商业中心;东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万诺夫斯科耶。市区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个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军区”,大、小涅瓦河之间是瓦西里耶夫斯基岛区,小涅瓦河与大涅瓦河之间属彼得格勒区,大涅瓦河以东是维堡区。
圣彼得堡还是俄罗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于城市西南部,河流两岸都建有花岗石的堤岸,港区筑有防护堤,人工水道与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军港相连。港区主要进口金属管道、工业装备、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机器、木材、煤炭、钾盐和黄铁矿。客运主要集中在夏季(经波罗的海至英国)。小型海轮可沿涅瓦河到达拉多加湖,并在此与俄罗斯欧洲地区内陆水系相联,经拉多加湖、斯维尔河、奥涅加湖及白海运河。轮船可进入白海,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线相联,经奥涅加湖、伏尔加-波罗的海水路,轮船可抵达伏尔加河流域、里海、黑海和亚速海。
城市交通发达,有10条铁路干线呈放射状通向赫尔辛基、华沙、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大城市。
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有彼得大帝时代建起的科学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著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北极和南极研究所以及永冻土研究所。市内建有50多所博物馆,被誉为博物馆城,著名的俄罗斯博物馆创建于1895年。城内的俄罗斯古建筑群享有盛名,属于18世纪早期的主要建筑群有:彼得保罗要塞及彼得保罗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军部岛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园及园中的夏宫等。这些建筑群具有俄国早期巴罗克式建筑的特征:古朴、雄伟、稳重。18世纪后期的建筑有斯莫尔尼宫、冬宫、塔弗列奇宫、阿尼奇科夫宫(十月革命后改名后少年宫)。19世纪初的主要建筑有:宏伟的喀山大教堂、高达101米的伊萨克基辅大教堂等。许多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又称“北方首都”。它拥有4000多个工业企业,其产值占俄罗斯工业总产值的6%,工业品畅销全国。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造船业规模在独联体居首位,能生产大型原子能破冰船,还生产各种车辆、电机和兵器。其次为化学工业,生产过磷酸钙(以科拉半岛的磷灰石为原料)、轮船和其他合成橡胶产品、塑料及其制品以及合成纤维等。纺织、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工业也很发达,有棉、麻纺织品、服装及靴鞋业等。工业所需电力来自附近的泥炭发电站以及沃尔霍夫河、斯维尔河、武奥克萨河上的水电站。
圣彼得堡1988年与中国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
想看地图 直接在百度图片上输入“圣彼得堡”就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