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尼系数存在着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我国基尼系数存在着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第1张

我国基尼系数存在着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希望采纳!!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社会成员总体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差距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7376265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提高,乃至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这是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并认真回答的。
一、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
鉴于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的事实,有人认为,我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只是表明收入差距偏大。这并不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其与两极分化有根本区别。
两极分化是指阶级分化,它是私有制的产物,突出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封建社会末期,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出现两极分化。少数商品生产经营者占有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上升为资本家;大多数小商品生产者及其他劳动者因破产而沦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这样便出现了两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商品市场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凭借占有的资本最大限度地榨取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伴随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必然产生两极:一极是资产阶级占有社会财富的积累;一极是工人阶级被剥削程度及贫困的积累。可见,两极分化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这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列宁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不会出现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并非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并不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相同的速度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人们富裕的速度有快有慢、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邓小平在科学地揭示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允许并鼓励先富,通过先富带动、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正是这个大政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勤劳致富的积极性。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致使一部分劳动者、一部分生产单位、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起来。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开并不断扩大。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这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在人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这是伴随综合国力的增强,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1979-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5%。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1997年已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七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为343.4元,2000年为6280元,22年间增长了17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为133.6元,2000年为2253元,22年间增长了15.9倍。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人,其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0年的3%左右。这足以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的收入差距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首先要明确,收入差距的拉开具有诸多的积极作用,但又不能任其扩大。收入差距偏大会导致居民储蓄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并最终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偏大不能正常反映社会消费水平,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收入差距偏大会诱发非法谋得、非法消费等犯罪行为,会引发群体性矛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影响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稳定。
二、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的成因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合理因素又有不合理因素,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既有合法因素又有非法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由于基础不同、改革力度不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必然的。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二元结构。农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我国原本是基础薄弱的农业大国。由于生产条件普遍较差,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第二、三产业由于基础普遍较好,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这便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36:1而后由于广大农村率先进行了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致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在1985年为1.72:1。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镇,企业制度的创新、分配制度的改革等有力地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先行的农村改革却滞后,致使基础薄弱的农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下滑。结果使一度缩小了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不断扩大,1999年为2.65:1。由于城镇居民的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的福利待遇未列入收入,由于农民的纯收入中计入了没进行市场交换的产品、又包括生产经营性支出,这一差距被低估。若按实际货币收入计算,应为4:1;若按实际收入计算,应为5-6:1。
第二,伴随分配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改革,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必然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我们过去实行的不是真正的按劳分配,而是小差别大平均。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的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及自己的劳动贡献直接结合起来。我们在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同时,实行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由于每个公有制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差异较大,由于人们的投资方式及其收益不同,由于人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无论是在农村居民中还是在城镇居民中,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必然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劳动制度的改革为人们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但也增加了人们就业的风险和压力。由于农村居民劳动的形式及充分利用的程度、城镇居民就业形式及实现程度各不相同,在竞争机制作用下这也会导致他们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据国家《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课题组测算:1999年在农村居民中,人均纯收入最高收入组是最低收入组的5.8倍;在城镇居民家庭中,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收入户是最低收入户的4.6倍。
第三,不平等竞争导致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特区、东部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区开始的。东部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拉大了与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据国家《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课题组测算:1978—1999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由35元和31元扩大到2309元和2022元,分别扩大了66倍和65倍;同期,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由12元和23元扩大到928元和1430元,分别扩大了77倍和62倍。目前我国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并存。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从而拉大了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金融保险、航空运输、邮电通讯等高度垄断性行业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普通行业。1999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 (金融保险业)是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农林牧渔业)的2.49倍;1978—1999年,二者职工工资绝对差额由458元扩大到7214元,扩大了14.8倍。
第四,高收入群体的产生和低收入群体的存在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伴随生产关系的改革,我国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实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随着外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外资企业的高级雇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率先富起来。据温州市的一项调查:在一般私营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21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营企业,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79倍。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经营、合作经营应运而生。那些具有经济实力和经营经验的各类经营者成为收入丰厚的民营企业家。此外,那些著名的歌星、影星、运动员、房地产开发商、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等,他们的收入也相当丰厚,形成了一个高收入群体。这些人年总收入一般在10万元以上。目前我国百万富翁已超过100万人,千万富翁也有一定数量,还出现了亿万富翁。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0年我国6万多亿居民储蓄存款的66%来源于10%的居民。与此同时,我国还存在着以分散在老、少、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和分散在城镇的以下岗待业职工为主体的低收入群体。据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我国仍有3000万年均纯收入低于625元没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和 1382万处于城镇低保线以下的城镇人口。
第五,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扩大。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偏大是同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法律、政策、管理等都要经历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利用各有关方面的不完善获取高额收入;有人走私贩私或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牟取暴利;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巨额资金;有人偷税漏税,把应上缴的巨额税金变为个人收入等等。通过这些途径获得巨额收入的人虽不多,但所获得的收入额是巨大的。据有关专家估算:仅仅在1990—1995年间,金融机构流失的利差约为3000亿元,在土地批租中流失的国家应得的差价收益为4000亿元,因在基建工程、项目审批、进出口批文、一些商品的交易和采购中行贿等而造成国家和法人的收益或资产流失约5000亿元。据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测算:1988-1997年,由于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使我国居民正常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平均扩大了17.64%。
第六,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的宏观调控体系难以发挥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健全,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大。一是对高收入调节不到位。主要原因是税收征管体制不健全、缺乏对收入监控的功能、税收征管手段乏力。这在收入分配不规范、渠道较多、纳税意识淡薄的条件下,必然会导致高收入群体中的“逃税”现象。1999年全国个人所得税征收了330亿元,只占应征收额的约50%。二是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尽管已初步建立了各种扶贫、基本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等制度,但投入严重不足,在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仅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集体企业职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尤其是占我国人口75%以上的农民,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没有条件享受社会保障。此外,对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惩治不严,措施不力,致使各种黑色、灰色收入严重存在;许多再分配的形式(如住房、医疗等福利分配制度)具有“逆向调节”的特征;某些税收政策不合理,如农民承担的税赋种类及数量高于城镇居民;等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助长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三、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对策
鉴于我国收入差距逐步拉开并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邓小平早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就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基尼系数偏大集中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因而,为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必须从有关方面人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收入差距的拉开和扩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也必须建立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之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那时虽然收入差距不大,但人民生活普遍处于低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和缩小收入差距,不能恢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老一套,不能限制先富起来的地区、企业和个人富裕程度的提高。其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奠定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偏大。因此,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关键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其途径是多方面的。一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关键是为农户提供产前和产后服务,即以市场为导向,为农产提供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确保农户增产增收。二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农产品生产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对土地密集型、不具优势的产品,应保持基本自给,适当进口;对劳动密集型、高价值产品,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按照不同地区的优势和特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城郊型现代农业,中部地区应成为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及生态脆弱地区应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四要充分利用农村富裕劳动力,加快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五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重点是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努力实现农民的非农化和农产品的非农化。
第三,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重要途径。地区差距是形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优势互补、统筹兼顾。一是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地理、技术优势,着重发展外向型、高科技型产业;二是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重发展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引导并鼓励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如实行联合经济开发、技术转让等;四是实行规范的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五是加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扶持方式要由救济型转为开发型。
第四,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差距。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主渠道。规范收入分配关系主要应从五个方面入手。(1)保护合法收入。这实际上是保护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一是允许并鼓励人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采取各种国家倡导的形式,通过合法经营和勤奋劳动获得相应收入;二是对这部分收入,无论数额大小,都不能乱收费、乱摊派,不能强行捐献,这有助于鼓励先富,并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起来。(2)取缔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必须从源头治理,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各种体制漏洞;必须从权力的行使抓起,推进决策民主化、公开化,强化对公务人员个人、群体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全面形成对权力行使过程的制约机制;必须加大打击力度,从重、从严惩处非法暴富,以法律的震慑力遏制谋取非法收入。(3)整顿不合理收入。这主要是采取切实措施,规范垄断行业的分配制度。对其凭借国有资源而获得的垄断性收入,应通过征收资源税、补偿税等特殊税种,将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家所有。把其职工的福利收入货币化、隐性收入公开化,从收入分配总额上限制其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4)调节过高收入。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对部分高收入者所得税的征管。一要将各种非货币收入货币化,并建立规范完整的簿记体系,强化代扣代缴制度,从源头上制止偷、漏税行为。二要将对个人收入的管理与对个人实物财产的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开征个人财产税、遗产税、赠予税等。三要将对个人收入的管理与对高档消费的管理结合起来,对那些只有高收入者才享用的高档消费开征特种消费税。此外,倡导高收入者通过各种途径扶贫济困、回报社会。(5)保障低收入。这主要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并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完善。目前应尽快健全和完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实施多渠道、多层次、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保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在农村,应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全面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尽快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帮助那些初步脱贫的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在城镇,要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困有所保的社会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97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5
下一篇 2022-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