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的办学条件

中山大学的办学条件,第1张

中山大学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5年2月,中山大学设有4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5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共19个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性、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性、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植物保护、草学、核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工程、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
专业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馆情报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审计硕士、工程硕士。
中山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其中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生物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逻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基础数学 凝聚态物理 无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人文地理学 药理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内科学(肾病) 神经病学 外科学(普外)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 卫生毒理学 行政管理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光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病原生物学----------------------------------截至2016年3月,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的最新统计,在ESI数据库全部22个学科中,中山大学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入选学科数目居并列全国高校第2位。其中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 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植物与动物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免疫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与行为科学材料学社会科学总论地球科学----------------------------------注:根据ESI2016年3月统计结果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轮全国高等院校学科评估中,按学科水平计算,中山大学有16个学科进入前5,32个学科进入前10。参评学科分数及排名如下:
学科名称评估得分全国排名学科名称评估得分全国排名生态学861考古学767工商管理872世界史7512哲学873化学8210临床医学854地理学798社会学824大气科学696中国史845护理学768物理学796外国语言文学7517海洋科学744统计学7415基础医学825心理学7115口腔医学755地质学691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35药学7610公共管理835数学7616马克思主义理论79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517中国语言文学847环境科学与工程7421生物学828软件工程7223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765法学7417理论经济学799------------------------------参考资料: 中山大学现有专任教师346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7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283人,具有副高职称1165人。
中山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含双聘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3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0人,“973”首席科学家(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3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9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4人。
曾经任职于中山大学的文科著名教授有陈寅恪、李达、庄泽宣、岑仲勉、岑麒祥、朱谦之、朱希祖、罗香林、梁方仲、刘节、鲁迅、傅斯年、顾颉刚、郭沫若、赵元任、郁达夫、容庚、商承祚、罗常培、冼玉清、王力、方孝岳、詹安泰、王季思、董每戡、梁宗岱、钟敬文、冯友兰、周辅成、周谷城、俞平伯、何思敬、高剑父、陈望道、董作宾、傅尚霖、胡体乾、崔载阳、容肇祖、许地山、邓初民、杨树达、洪深、周鲠生、罗克汀、汪敬熙、郭一岑、马采、杨荣国、吴康、杨树达、王亚南、陈序经、杨成志、许崇清、端木正、梁钊韬、金应熙、戴镏龄、马思聪等。
曾经任职于中山大学的理工农等科著名教授有姜立夫、王星拱、朱家骅、黄际遇、张云、罗宗洛、邓植仪、何衍璿、丁颖、戴辛皆、胡金昌、陈焕镛、丁绪贤、邬保良、蒲蛰龙、朱洗、胡世华、朱物华、卢鹤绂、冯秉铨、高兆兰、谢家荣、孙云铸、乐森璕、斯行健、冯景兰、杨遵仪、陈国达、何杰、王之卓、陈可忠、高由禧、罗雄才、龙康侯、高兆兰、林尚安、叶良辅、李学勤、朱庭祜、潘钟祥、莫柱荪、姚文光等。
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李绍珍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姓名出生年月学术专长当选时间所属学部备注苏锵1931年7月主要从事稀土研究1995年化学部 陈新滋1950年10月主要从事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的工作2001年化学部 计亮年1934年4月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2003年化学部 曾益新1962年10月主要从事肿瘤学研究2005年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陈小明1961年10月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与晶体工程研究2009年化学部 罗俊1956年11月 主要从事引力实验的精密测量物理研究2009年数学物理学部 张培震1955年12月 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和新生代地质研究2013年地学部 石钟慈1933年12月主要从事阵特征值的定位问题、有限元的理论、非协调元的收敛性等研究1991年数学物理学部(双聘)徐至展1938年12月主要从事光学与光子学、激光科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前沿学科领域研究1991年数学物理学部(双聘)黄荣辉1942年8月主要从事大气动力学研究1991年地学部(双聘)孔祥复1942年9月主要从事肿瘤系统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研究1999年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双聘)郑度1936年8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1999年地学部(双聘)陈霖1945年11月主要从事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研究2003年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双聘)许宁生1957年7月主要从事真空微纳电子学研究2009年信息技术科学部(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 姓名出生年月学术专长当选时间所属学部备注林浩然1934年11月主要从事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的研究1997年农业学部 林东昕1955年10月主要从事肿瘤遗传研究2013年医药卫生学部 孙玉1936年4月主要从事战略兵器试验系统及军事战略通信系统研制工作1995年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双聘)谢立信1942年12月主要从事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2001年医药卫生学部(双聘) 截止2014年,中山大学已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了近50个联合培养项目和147个交换生项目;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派出的学生累计逾万名;每年约10%以上的本科生有过海外学习的经历。2005年起,学校先后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开展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积极鼓励与港澳台高校及教育研究机构的短期交流项目。
学校2010年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2012年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分别共建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和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借鉴其在人才培养上的模式和经验,培养国家急需的工程领域人才。2013年3月,学校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临床与转化研究领域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推动两国乃至全人类的医学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为积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2013年12月,该校与德国吕讷堡洛伊法纳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洛伊法纳大学政治、哲学与经济项目,整合国际优质教育与研究资源,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了解中欧文化的人才。 在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中山大学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在海外享有广泛的声誉,Times高校声誉排名2014-2015将中山大学列为中国大陆第7名(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列) ;在Times的亚洲高校排名(Asia University Rankings)中,中山大学位居亚洲第42位,大陆第7位 。
在2015年上海交大学术排名中位列全国第7,跻身全球前200 。QS的2015年大学排名将中山大学列为大陆第9 。
在2015年10月7日公布的USNEWS的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8名,跻身世界前200名 。在武书连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学位列第9 。
2015年9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2015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其中,中山大学位居大陆第8位,两岸四地第19位 。
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大有1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仅次于有19个学科进入排名的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并列全国第二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731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5
下一篇 2022-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