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汤姆孙:190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因为发现了关于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尼尔斯·玻尔:由于“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荣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尔斯·威尔逊:因发明云室,而与康普顿同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詹姆斯·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而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由于改进威尔逊云室方法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领域的发现,获得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考克饶夫:因利用人工加速的亚原子粒子进行原子核嬗变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汉斯·贝特:因在1938年解释了为什么恒星能够在长时间里向外释放如此之多的能量而获得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内维尔·莫特: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约翰·凡扶累克共同荣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安德烈·海姆: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而与其学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一同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而与其教师安德烈·海姆一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欧内斯特·卢瑟福:原子核物理之父,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阿瑟·哈登:1929年与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因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沃尔特·霍沃思:因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上的研究,获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德海韦西:因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获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
罗伯特·鲁宾逊:因对植物生物碱的研究,获得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
亚历山大·罗伯图斯·托德:首先合成了人体内几种重要核甙酸单体,也为核酸的"双股螺旋体"结构的胡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荣获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
梅尔文·卡尔文:因与安德鲁·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发现卡尔文循环而声名显著,196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因对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获得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迈克尔·史密斯:1993年因开发了对DNA特定位置进行定点诱变法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阿奇博尔德·希尔:因其在肌肉发热方面的研究,与德国科学家迈耶霍夫一起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E·苏尔斯顿: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与悉尼·布伦纳、H·罗伯特·霍维茨一起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希克斯:因其在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上的贡献而与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一起获得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阿瑟·刘易斯:因为其于发展经济学上的贡献而闻名,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也是第一位拿到非和平奖的诺贝尔奖的黑人。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学家,和迈克尔·斯宾塞、乔治·阿克尔洛夫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