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有形象思维,还有抽象思维,人的形象思维是观察事物外在形式的,人的抽象思维是思悟事物的内在发展变化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写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事物有外在的形式,也有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事物外在的形式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有相同之处,总的规律是相同的,但是每一种事物的变化规律也有不同的地方,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就不一样,人类社会的变化跟物质变化也不一样。老子让人们要经常的用智慧通过观察事物外表的变化和事物的普遍发展变化规律思悟不同事物的不同发展变化规律。
老子说的“无”就是大智慧,“常无”就是经常思悟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增长智慧,常有就是经常观察事物的外在形式,事物的外在形式同内在发展变化规律是统一的,是一起出现的。老子就是让人们经常的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形式思悟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增长智慧,就是说大智慧是通过观察事物思悟事物增长获得的,人的思悟就是经过思考问题觉悟出了智慧,就是人们经常感到的原来如此,啊!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思悟出智慧需是要很强的思维能力的,这个思维能力跟人的其他能力一样是需要经常锻炼的,老子让人“常无”就是经常锻炼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获得的智慧就多,觉悟了大智慧就是对宇宙的觉悟,啊!宇宙原来如此!
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经常独立思考问题比让孩子背诵古诗古经强多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只说学习知识要经常思考,孔子的说法就太片面了。老子是让人观察所有事物,包括观察知识,知识没经过实践也属于外在的形式,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检验思悟知识才能获得真智慧,这也是毛泽东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知识都是在实践中领悟到真实的道理的,我国现在有些学者从外国学习了很多经济理论,他们按照孔子说的学而思之的道理去理解知识的表面道理,没有把这些知识在中国的现实里通过实践感悟理解检验是否是真理,就像把化学的变化规律用到物理科学一样,不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反正这个化学变化规律是合理的,合理的东西用到哪里都合理吗?那些经济学家就是教条书呆子。不懂得实践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那些教条主义书呆子不喜欢用实践检验真理,他们喜欢用圣人权威的名字证明真理,拉大旗作虎皮树立自己的权威。
我们父母在教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不能只教他怎么玩,应该引导孩子对玩具的内部构造感兴趣,这个玩具为什么能跑啊?他是怎么跑的,这个小汽车是怎么拐弯的?鼓励孩子拆开玩具研究,孩子自己不能拆开的时候父母帮助拆开,再给孩子讲解。大孩子让他自己思考为什么。我儿子的玩具就没有一个是完美无缺的,全部拆坏了,总拆啊。我儿子到现在还喜欢拆东西呢,他喜欢学物理,当他知道一种手电筒能用手发电,就跟我要钱买回来研究,买到家还没用就开始拆,迫不及待啊!拆开了就明白原理了,这个手电筒也坏了,因为这个手电筒是朔料的,拆的时候弄坏了一个小零件就安装不上了。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也可以鼓励他创新玩法,玩出新花样,有一次我把电动汽车拆开了,把电机拆下来安装在我有朔料瓶子做的船上了,再用小铁片做个螺旋桨安装到电机上,一打开开关就能在水上往前跑了,再把螺旋桨反过来安装,小船就往后跑了,通过这个玩法孩子就明白船是怎么往前跑的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经过锻炼提高了,也喜欢观察思考问题了。
父母在教孩子读书的时候也经常的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对不对都给于表扬,当然善恶问题不能全部表扬,邪恶的必须坚决否定。其他问题不对可以以后引导他自己知道错了。我儿子现在每当看书看出问题的时候就喜欢跟我讨论,看我的想法是否跟他一样。人的独立思考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习惯是父母的责任。
老师也应该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中国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外国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啊?只是考试能力强,都是大量灌输标准知识提高的考试成绩,不是靠学习能力提高的,到了需要自己独立学习的的时候就没有外国学生强了。就是因为中国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时间锻炼的结果,是现在的教育毒害的结果。所以中国的真正创新型人才就没有外国多了。现在的教育误国误民啊!!!
中国人只读圣贤书读了2000多年,从小就背诵四书五经,谁背诵记忆的多,谁就是学富五车的儒学大师,出口成章全靠背诵,就是听从孔子的话学而思之也只是思考书里的语言思想,不懂得在实践中检验思悟那些书里的道理,从来不敢跟圣人思想有所不同,没有独立思考和习惯,更不敢思悟创新出什么新思想,那可是大逆不道数典忘祖的。中国人就这样从小就死读诗书读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能力减弱了,创造力被扼杀在小时候被逼迫背诵四书五经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里了,这种罪恶的教育模式毒害了中国2000多年,把中国毒害的落后受辱被分割。更可气的是在现代文明的时代里那些腐儒又开始复兴这个腐烂腐朽落后的教育模式了,中国现在不是有一些学校和私塾在逼迫学生背诵四书五经吗?儒家思想里的有毒成分毒性是很大的,真正优秀的思想不多。
能力与知识,哪个重要
竟聘学生会干部,为了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
外出打工,为了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
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是能力训练班;
同学中最令人羡慕的是能力强的人;
大学生最重视的课题是如何提高能力。
什么是能力?在心理学理论中,能力是指直接影响到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条件。它包括一般能力、创造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 *** 作能力等等。这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完成任何活动过程都必不可少的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一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特殊的专业活动内容联系在一起。比如音乐家要具备乐感和把握旋律、曲调的能力,画家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色彩识别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解决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独创能力。与以往的、常规的不一样,有新的办法和新的方案,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能上大学,说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不说明大学生能力都很强,知识与能力又有什么区别呢?
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经验结果,它是“死”的东西。比如某一个数学公式、某一段历史等,这些都是知识。人们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加以利用。能力是“活”的,是在知识基础上更高层次、更为普通的东西,比如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等。
知识仅仅影响到人在有限领域中的活动效率。比如语文知识只影响到人在写作、文学领域的活动效率,不影响其他领域。能力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效率。比如记忆力影响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记忆,创造力影响到人在一切活动中的创造性。
知识比较容易改变,既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和突击背诵而获得,也可能因遗忘而丧失。能力则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心理特点。知识是快变量,能力是慢变量。
知识是指一个人的现有水平。能力则市一种可能性,它不是一种已经表现的水平和现实,而是一种潜力。知识水平易受环境影响,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知识可以迅速增长。能力水平则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加快或阻碍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但作用时间长,影响较小。
知识与能力哪个更重要呢?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能力比较强,仅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并不会最终影响他的成就,他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某方面的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将会大得多。但是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容易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下为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比喻:
一个孩子要出远门,他母亲主张给他带些干粮,他父亲却主张给他一杆猎q,以使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手中的猎q有吃有穿。“猎q”即能力,“干粮”即知识,给孩子干粮不如给孩子猎q。
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当然,最好是“猎q”加“干粮”。
我认为,大学它有别于我们的中小学,它不单单是学校那么简单,大学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实践的平台,大学是离社会最近的地方,所以踏入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社会。进入大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作准备,换句话说,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人才。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你的知识越丰富你的职位和年薪就越高,工作时间越短,假期越多,然而,社会的实践性终究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因此,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实践能力。
我们说培养实践能力比学习成绩重要,并不是说要忽略了学习,这一点是几位反方所误会的。作为学生,学习还是需要的,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再高实践能力也是只能去当苦力,所以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我们去实践的基础。文化知识是我们实践的基础,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人想高分低能的吧。因此说,培养实践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出到社会,就是以实践作贡献,实践能力的高与低是衡量完成工作的标准.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学以致用的能力,一种知识获得到运用的体现,知识与理论在实际在的运用,比学习成绩更高层,更深度的直接体现.真理都有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高分低能,那也只是"白纸天才",因些我方支持"实践能力比大学学习成绩更重要"这一观点,谢谢主持,我正方观点发表完毕!
谁说大学生是脆弱的群体呢,未免把我们大学生的价值降低了,大学生是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因为年轻而更具生命力,正如我们中国共青团搞的一个全国性的"挑战杯",这项大学生课科活动,创想出多少项高科难得的科技作品与学术作品,连多少企业与企业家都拍手称绝的创新........还有一点就是:创新的实践者,在那漫长的路上摸索,遇到了多少困难,都能得知解决,就是因为实践长才干,实践出真知,如此熟悉的见惯不怪的例子,让我们正方的观点不言而喻啦!
当今世界都提倡创新,要创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国家教育部能及时做出适应时势的教育制度,实在可喜,现在不是没搞起来,只是慢慢在深化中,有条不紊,一步一步来,才是完全之策.至于对方"提及到古代的科举制度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被认为是最好的选人制度....."对方也明明在陈词表述说"一度是"也就是证明,这一制度表示已过时,已不适应时势,现在国外教育发达的国家,现在大学里的主要采用是"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学术探讨与研讨式的考试,而不是中国的笔试.....不过中国现正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此希望对方能博学之时,能把时事眼光放得更大更长,不然自闭的学习就是"白读书"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