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的课堂到底什么样子

今天美国的课堂到底什么样子,第1张

今天美国的课堂到底什么样子 ----教室篇
1. 问:美国大学的基础课很恐怖,特别是公立大学,都是千人的大课吗?
答:美国大学的教室,特别是公立大学的教室没有一般网上盛传的那么庞大,那么拥挤。我这学期上了六门课,期中超过一百人的仅有两门,分别是物理和地理,而像学校下血本支持的基础课,如数学(微积分),英语(写作),沟通(公众演讲),
则都是20人左右的小班。学校对这些课程非常给予支持,可能觉得学生很多人生技能都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基础课中学到的。此外我还有一门管理课(辅导班),由于属于荣誉课程的老牌精品项目,所以只有10人。显而易见,人数上的优势给了许多学生更多“使在刀刃上”的关注。
2. 问:美国大学教师设备都特别好,简直跟看科幻电影一样吗?
答:美国大学课堂的教室里的科技含量跟国内的教室别无两样,这里一般非专业课教室的科技极限也只是到投影仪或者电视。像我的英语课老师,虽然她可以使用现代教学中风靡的ppt,也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做电影鉴赏的时候使用电视和投影仪,但是她还是坚持一笔一划的在黑板上写,并一句一句的向学生们口头传授。她并不老,是一个26岁的在职博士,也不古板,上课的内容很花心思,基本上,大部分授课内容以板书和口述构成。
所以,在这里虽然同样拥有教学工具,而且许多老师也并不是不会用教学科技。但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口述和板书对学生的效果更好,印象更深。所以选择坚持了最传统的方式。
----课程篇
美国公立大学的课程主要分两种,荣誉课程与普通课程,当然在这我也只能简谈我们学校的情况。
荣誉课程(Honors
Program)的特点就是小班教学,这点类似于国内许多大学开办的实验班,如北大元培实验班。但这并不是直接暗示普通课程都是大班授课,正如我前面所说,我这学期的两门普通课程也是20人的班级。只能说这两种课程的最大区别是老师和学生相互的投入度。被选入参加荣誉课程的学生通常会异常用功,并富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很显然,这种积极学生的投入来自于更用心的教导和指点,一般来说,荣誉课程的师资也是全校的精华,课程的难度不一定较普通课程更深,一般只是教学面更广,拓展更丰富。全校2万余本科生中共有1300人被选入荣誉课程,每个人都分配到了自己的辅导老师并且拥有选课的优先权,当然关于荣誉课程过多的细节,我会在以后详谈。
在国内的高中里,实验班跟普通班的差距巨大无比,从老师到学生再至学校给予的关怀。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但这里的普通课程却不是常人眼中的慢班,因为这些课程的难度并不容易,老师并不差。事实上,许多优秀的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如授课时间地点等等反而选择普通课程。可见,荣誉课程外的普通课程在学生群体中认可程度也是非常高的。
美国大学,首先,肯定是按照各类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但是有的时候它也很看重学生是否愿意投入,是否愿意主动投入。就像在学校设置这两种不同的课程时一样,一种是普通的授课,一种是学生主动投入的交流型教学。选择不同的课程,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人生轨迹就会改变。但对于那些做出选择的学生们,真正重要的一课是维持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
----老师篇
美国大学本科阶段的部分课程是由TA(Teaching
Assistant),也就是助教讲授的,这些助教一般都是本专业在职的博士。我这学期6门课中的三门是由年轻助教讲的,另两门都是很老的教授,而荣誉课程的管理辅导课则是由学校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执教。在刚接触助教和教授这两个词的时候,我与很多人一样,觉得完全是两个档次上的概念。也许三个助教都抵不上一个教授的能力。事实上,经过这一个学期,我惊人的发现在美国,助教的教学能力不容小觑。
刚来的时候我曾经碰到一位在这教微积分的清华博士,他就觉得,美国的助教跟国内的助教简直是天壤之别,他在清华读博士当助教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给教授和讲师们打杂,最多也就是带带习题课,课后坐坐办公室,根本没有现在一天到晚备课,改卷,出题的压力。同时在这里,助教充当了讲师的职责,他们需要自己代课,自己选课本,自己批卷子,自己出题。唯一由各个系里负责的只有制定课程大纲。但后来他话锋一转,他回想起来又很感激这种压力,说这种压力很能锻炼人,特别是在职的博士,大部分人读完博士出来就能顺利进入各自领域中。
而对于我自己的切身经历,我的三位年轻老师的教学都非常成功。他们带的课非常有活力,期中经常会有他们故意设计的小插曲来提高大家的兴趣,比如地理老师在复习玉米种植区的时候就突然问大家谁在吃爆米花,学生们瞠目结舌,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其中的奥妙。同时,年轻老师课上的交流也明显更多。像我的沟通老师就在她的课堂中设计了让我们扮演古雅典各派别的不同角色的环节,根据历史剧情进行演讲和辩论。这种课堂内容的设计,对于大学课堂是非常有新意的并且明显增加了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许多人在演讲那天都会细心装扮一下,好让自己看起来更雅典,这就是许多模式下缺少的参与度啊!
我觉得美国大学里的两种老师,教授和助教,讲课的风格差异仅在于他们授课的角度。他们在用行动告诉学生,同样的一个事物,变换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角度,那就是一片完全迥异的景色。
----学生篇
总体来说,美国的大学生和国内一样,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拿我的宿舍4个人来说,有土生土长的堪萨斯农民,有美国中部的中产子弟,也有来自华盛顿特区的首都市民,当然同时也少不了我这一抹中国元素。的确,来上大学之前,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天地,当一踏入大学校园,
就等同于将一切的个性与不同统统扔到了大学校园这个巨大的大熔炉里. 不是迅速把别人同化了就是自己慢慢被旁人异化。
课堂上能听到学生各种各样的意见,老师也很乐意细细聆听. 课堂上能听到学生来自各地的口音,似乎也并不是很多人在意. 课堂上能看到学生一年四季的服饰,
教室里的空调暖气也不会为任何汗滴停息.
就是这样!大学课堂成了一个熔炉,汇聚了各式各样的人,交杂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就是这个种种不同,种种差异共存的地方,诞生了学问!如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我们美国本科留学方向的老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774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