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山东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第1张

山东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已经算不上萌新的萌新回答一下,咳咳

山东大学出过许多名人,他们如今都是各个领域的大牛。

《济南的冬天》想必小学都是背过的,它的作者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与历史上的山东大学渊源颇深,1930年到1936年间先后在齐鲁大学与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8月老舍重回齐鲁大学,1946年山大曾邀请老舍重回山大执教,老舍也有此意向,无奈当时在美国讲学,只能作罢。事实上,老舍在齐大、山大的这六年正是写作高峰期,老舍的很多作品是在这一时期完成或者构思的,他的两篇文章《青岛与山大》《非正式的公园》讲的就是就是他与山大的故事。

曾在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童第周,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研究文昌鱼的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在对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东大学历史系进入非常辉煌的时期,汇集了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等著名的八大教授,并称为“八马同槽”。“八大教授”群雕于2011年在中心校区“文史楼”南面落成。它将以一种全新的艺术诠释山东大学的“文史见长”、史学传统和史家风范。

1930年8月,闻一多先生应杨振声校长的邀请,来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虽然海滨两年,一多先生没有诗,但一多先生的精神却是一个大海,在极端严肃而静穆的状态下,他无声地容受着、润育着、酝酿着。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海洋大学内,有一座被命名为“一多楼”的小楼。它的旁边,还耸立着一座闻一多的雕像,现在山大兴隆山校区内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多广场,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之深切怀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01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