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大在医学领域,尤其在癌症研究、免疫学、遗传学、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病学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
1.安德鲁·维克托·沙利(Andrew Victor Schally)
1957年在麦大获生物化学博士。他创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法,因“在脑垂体激素生产方面的发现”,1977年与美国同行罗加·吉尔曼和罗乍林·耶洛分享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2.戴维·休伯尔(David Hubel)
1947年在麦大获理学士学位,1951年在麦大获医学博士学位,他因“发现大脑半球职能分工和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和美国的罗哲·W·斯佩里以及瑞典的托尔斯坦·N·韦塞尔共同获得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3.神经外科学家怀尔德·彭菲尔德(Wilder Penfield)
在麦大时对人脑的工作机制,心理与记忆的机理进行了探索。他的发现和他对癫痫及言语缺失症所进行的有效治疗为1934年建立的世界著名的蒙特利尔神经科学研究院奠定了基础。
4.玛格丽特·萨默维尔(Margaret Somerville)教授
领导的跨学科中心,集中研究医学伦理学、人工流产、安乐死、艾滋病等法律、社会和保健制度的重大问题。
5.塞尔日·戈捷(Serge Gauthier)博士
是早期老年性痴呆病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的世界权威,他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对付老年性痴呆症的国际跨文化工作组成员。
6.丹·马里西(Dan Marisi)教授是
麦吉尔赛车运动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著名的运动生理学家和运动医学家。他在世界汽车“一级方程式”大赛、世界杯滑雪赛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研究了运动员的肌肉耐受性、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决策制定能力和动态视觉技巧。其研究成果已运用到安全驾驶、医治外伤和提高运动员成绩与体质等领域。
7.伊恩·亨特(Ian Hunter)和约翰·霍勒巴克(John Hollerbach)教授
是麦大智能机研究中心的著名生物医学工程师。他们利用计算机和机器人领域里的新进展合作研制成功了人工手。这种手具有人手的大小和形状,但比人手的动作要快5倍。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白求恩大夫就是在麦大的一个教学医院里开始他的医学生涯的。
除此之外,麦大的物理学研究和实验历来也是有名的,最为著名的例子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卢瑟福、索迪和菲奇。
恩勒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在1898-1907年是麦大麦克唐纳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从1902年起,他在麦大化学家弗雷德里克·索迪教授的帮助下,对原子结构进行了研究,因“发现射线下原子衰变现象及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于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而索迪则因“对放射性物质及同位素的研究”于1921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当时使用过的一些简单手工设备和卢瑟福的一些个人通信仍保留在物理科学系和工程图书馆。
瓦尔·菲奇(Val Fitch)于1943年毕业于麦大。他与美国物理学家詹姆士·W·克罗林合作研究中性K介子的蜕变,“因发现中性K介子蜕变基本守恒定律的破坏”,两人共同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